改革药物分析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2016-05-30朱金芳王娟韩海霞
朱金芳 王娟 韩海霞
摘要:针对目前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将药物分析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并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建立多样性、体现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成绩。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26-02
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方法学科,其研究和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药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药物研究、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药物分析的技术支持。
一、目前药物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药物分析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目前药物分析的教学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也很难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教学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单一。药物分析教材一般都是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基础,参照《中国药典》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而编撰的。《中国药典》每5年更新一版,每次更新都会对不少药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和提升,也会收载一些新的药物。而药物分析教材一般是在新版《中国药典》出版之后,再根据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进行修订,导致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另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提前把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准备好,上课时把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照着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做实验,缺少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需要对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理论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2]。①第一模块为药物分析总论,其内容主要涉及药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控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规律及原理,是进一步学习各论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药物分析是有关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门学科,药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都会涉及到药品的质量问题,因此其案例来源非常丰富,有关国内外假药劣药实例都可以引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3,4]。例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以具有很强肾毒性的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导致14人死亡,多人肾功能衰竭。2007年,在使用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的甲氨蝶呤治疗急性白血病和干细胞移植排异的过程中,陆续发现病人有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脊髓马尾神经以下瘫痪的症状,已证实其原因为该公司生产线污染了长春新碱所致。这些案例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引发学生对药品的真伪鉴别、药品中杂质的来源及假劣药的界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第二模块为药物分析各论,主要按照药理活性类别分章节,各论部分的授课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研讨式教学法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灌输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群言堂”,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5,6]。在讲授药物分析各论的每一章之前,便给出课堂讨论的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当该章节的课程讲授完后,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由1名学生主持讨论,最后教师负责答疑和归纳总结。比如在讲第六章“芳酸類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时,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故提出以下议题: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而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测定为什么不宜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应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准确测定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在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广泛阅读,收集大量资料,归纳总结后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得出以下结论:由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纯度高,含水杨酸等杂质的量很少,干扰小,可采用直接滴定法进行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除存在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杂质外,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还添加了稳定剂枸橼酸或酒石酸等,为消除片剂中这些酸性物质的干扰,可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含有的辅料及降解产物更多,为消除其干扰,一般采用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研讨式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较大,获取的知识也比较深入和广泛,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研讨式教学能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③第三模块是药物分析实际应用的重要范例,主要涉及药物制剂分析概论、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分析概论等章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结合学科发展新动向,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即将全班学生分组,由学生担任不同主题的演讲人,每组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讲解、问题解答等任务,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再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总结,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2]。例如,在第二十章“生物制品分析”中,可以通过文献的查阅,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如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免疫印迹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涵盖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讲课的实践,学生在表达能力、胆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比较繁杂,知识点比较零散,为保证学生能及时消化吸收已学过的知识点,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则进行一次测验,并记入平时成绩。
2.实验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尽量使实验项目与相应内容的理论教学进度平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地解释实验原理、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同时通过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将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进行验证性试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然后进行综合性试验,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技能;最后进行设计性试验,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毕业课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7]。
3.考核方法改革。全面、公正、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既便于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还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样性、体现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药物分析课程应对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进行考核。理论课考核成绩计算方法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成绩占15%,专题讲座成绩占10%,平时测验成绩占15%,平时考勤占10%。在实验课结束时,进行一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以强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课考核成绩方法为: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30%,平时考勤占20%,设计性试验成绩占25%,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5%。考核方式和方法在开课前就向学生公开,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松散的现象,改变仅靠期末突击背书通过考试的学风[8]。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姚彤炜,曾苏,余露山,等.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尝试[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04):254-256.
[3]張天虹,李清,陈晓辉.“药物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30.
[4]梁可,张新忠,王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以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3):55-57.
[5]柴逸峰,刘荔荔,密鹤鸣.药物分析学讨论课的展开[J].药学教育,2000,(01):28-29.
[6]曾苏,余露山,蒋惠娣.“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51-52.
[7]石娟.药物分析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6,22(4):51-53.
[8]石玉杰,韩南银,刘萍,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2):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