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式教学在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索

2016-05-30周丽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教学探索职业院校

周丽军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人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了研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确立研讨课题、规划实践途径和制定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和创新意识,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统一和促进。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92-02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培养职教人才的院校在教学和研究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本科教育教学和教法必须进行改革。《工程力学》作为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它不仅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起到桥梁作用,而且对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如何发挥其在整个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工程力学》课程概念多、理论逻辑性强,同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只是注重教师将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局限于教材内容,以照本宣科为主,缺乏针对性、实践性以及与工程应用的衔接性。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以考试合格为主要目的,并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更不能用之于工程实际。目前,职业技术高等院校的《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学生完成作业,题目是简化后的模型,学生机械照搬解题过程,并不了解如何将工程实际问题抽象简化为力学模型;(2)由于近年来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量的增加,理论课学时相对减少;(3)科技发展迅速,学科知识更新快;(4)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感觉到内容枯燥、抽象、难理解,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效果差;(5)课程衔接性不强,很多教师不了解后续课程的需求。基于上述现状,为了提高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在教学当中逐步开展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本人近年来不断尝试各种课堂教学改革,并将研讨式教学方式引入《工程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与其密切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研讨主题,使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网络学习与实地考察等方式直接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与共鸣,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并好后续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引领。

一、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工程力学》课堂中的探索

研讨式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将研究与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寻找答案,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创立途径、评价结论。

1.研讨主题的确立。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讨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研讨主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包含应需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关于课程研讨主题的确定,课程组教师应努力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并经过校外考察、专家指导、集体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课程的研讨次数和研讨主题。课题内容注重基础性,实用性,斜接性,前沿性。

第一类问题:基本概念。比如,(1)小变形与平截面假设在每一类基本变形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2)宏观力学中的两个独立的材料弹性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常数),而且泊松比一般在0到0.5之间( )。然而,在纳米尺度下,材料和结构的弹性参数会呈现出尺寸效应,结构的泊松比会出现大于0.5或小于零的情况;(3)在拉/压弯组合变形的刚度计算问题中,梁的中性轴(层)与几何中轴不再重合,在计算梁的挠度时,需要建立几何中轴的挠度方程等。这些基本概念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一般不会提及,即使提到也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把它们作为探讨主题提出来,学生们就会深入思考、调研和分析这些问题。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二类问题:工程实践应用。比如,(1)飞鸟撞击飞机中的动应力问题;(2)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强度问题;(3)机床刀具加工过程的力学行为;(4)飞机起落架与机翼力学模型的简化;(5)桥梁与堤坝等受外荷情况和应力分析等。工程实践类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基础课与后续课程及工程实践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类问题: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前沿。比如,(1)爬山虎和DNA等螺旋状生长中的材料力学问题;(2)大树的生长高度以及树皮沿树干方向产生裂纹与材料力学的关系;(3)高灵敏度传感器及纳米器件中的一些材料力学问题等。这类型主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当然,主题的设定也受益于课程组教师本身的科学研究领域和课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收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增加新的研讨内容。

2.研讨方法和途径的设定。研讨主题确定以后,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主题的研讨,关键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研讨平台。根据研讨主题类型的不同,研讨教学穿插在理论课教学之中。教师提前向学生介绍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一个研讨主题包含的知识点以及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准备。

每次研讨可以独立或分组(5人左右,男、女生合作,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或集体完成知识点学习和研讨式实践任务,通过查找网络或图书馆资料、咨询、讨论等方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成员分工,进行课题论证,课程组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经费保障。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然后进行课堂展示和答辩,交流学习调研成果。由主讲教师组织人员检查研讨式学习效果,并进行总结和点评,讲解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可以随时对课题疑问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结果,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全员参与的热情。

最后,由教师完善研究成果,整理成册作为资料,供后续学生以及兄弟院校学生参阅和交流。

3.评价机制和考核制度的确立。每一个主题学习后,学生提交成果报告。之后,学生代表和老师分别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打分,并综合统计。每次研讨的分数和研讨次数的数值直接作为课程成绩最终考核评定分数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每个主题的实践和研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了职业院校力学课程的建设。

二、研讨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应用的效果

把研讨式教学引入课堂,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和挑战。

就学生而言,扎实了学生的基本功,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问题的工程背景和基本工作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便于学生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各种数学计算和绘图软件等工具,并且提升了文献查找、筛选和整理工作的敏锐性和条理性。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素养和工作能力,激发个体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在同学合作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相互促进。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增多,对教师产生更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更容易接受教师,从而更容易融入到课程学习之中。

就教师而言,该方式的采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讲清楚基本概念,上好习题课,灌输学生求解理论模型的方法就可以了,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学生对问题的“为什么”却一无所知。研讨式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这也是理论教师的再学习过程。并且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因需而教,这也势必会加大教师的工作投入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服务教学的双赢局面。总之,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三、结论

如何发挥好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承担课程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变通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围绕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实现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引领作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在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课中的应用是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教学实践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挑战,而且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可以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基础课与后续课程及工程实践的衔接,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卫群.问题式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48-149.

[2]郭春华.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3,(2):31-32.

[3]胡雪红,湛少锋,方和平.改革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于“研讨式”教学方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37-38.

[4]胡海岩.对力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力学与实践,2019,31(1):70-72.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教学探索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