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2016-05-30刘艳红
刘艳红
摘 要:目前关于闽台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由于两岸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教育运行机制,导致两岸在办学理念、教育机制和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探索闽台合作背景下福建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有利于福建省内各个高校互相借鉴并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推进两岸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深度融合,是闽台合作相关制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闽台合作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76-02
目前,关于闽台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由于两岸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教育运行机制,导致两岸在办学理念、教育机制和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1]。福建省作为海西先行先试的区域,在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尚缺乏成熟的可供借鉴经验,存在诸多难点。本文拟就此作一初略的探讨。
一、加强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确立了福建省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定位,两岸民间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日益开放和多元的局面。其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对于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几点意见》指出,该省高校积极探索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创新模式、拓展领域,促进闽台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促进该省高校对台教育工作先行先试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闽台意识形态的不同,长期以来在政治互信上存在“认同危机”,可能会影响闽台合作办学的进程,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闽台合作办学理应遵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挖掘教育的新增长点,丰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过了威权统治、政治开放、多元文化三个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从高度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到逐渐完成了去政治化。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台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了与通识教育的有效结合,教育内容由党化教育转向公民教育。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对大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4]。
二、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社会背景。一方面,由于招生类别和办学模式的特殊,大陆生如何和台湾本地生及其他国际生相处,尊重台湾社会政治体制,深入学习台湾的优点是很重要的教育工作[1]。另一方面,一些非法的、反华的、分裂的组织和人物,在台湾活动是较为公开化的,有的甚至是赤裸裸的,他们到处散布反华言论,推行西方民主和分裂思想,应警惕他们的活动对赴台师生思想的渗透[5]。
学生特殊性。闽台合作背景下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学生整体文化基础不高;(2)学生兴趣广泛,社交能力较强;(3)学生自我意识强,自律意识弱;(4)学生家庭贫富差距大;(5)学生处于成长期,抗压能力不足[1]。
高校的挑战。(1)党员培养考察不能如期有序进行;(2)随行思政师资队伍紧缺;(3)学生突发事件预见较差;(4)难以及时把控学生思想动态;(5)学生干部的培养缺失;(6)学生日常管理(奖、贷、助等)难[6]。
因此,探索闽台合作背景下福建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有利于福建省内各个高校互相借鉴并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有利于推进两岸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深度融合,是闽台合作相关制度的有益补充。
三、闽台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一)全程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重视并做好闽台合作项目学生赴台行前、在台期间、返校后的全程教育。大力开展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为核心、促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生入学初、军训环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等阶段,倡导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帮助赴台学子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赴台行前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纳入赴台前学习的必修课;通过党团组织活动,进一步了解台湾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邀请台湾知名专家来校做客讲学,开展两岸学子暑期夏令营等活动,进一步增进民族认同感。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在台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注重主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载体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学生返校后,适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学生总结、完善并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引导学生“自省”“自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6]。
(二)分段对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中
两岸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同,台湾高校倡导民主自由的原则,因此,对于闽台合作项目学生应在入学之初有侧重点地加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鼓励他们多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考虑到专业赴台交流的特殊性,在学生会干部竞选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培养闽台合作项目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并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建立学习生活互助小组,有利于更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特别是微信、QQ、微博、日志、心情、论坛等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开展线上线下沟通,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三)文化传承,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闽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诸如琴棋书画学习、民间工艺交流、中医中药普及、诗词歌赋鉴赏、饮食厨艺比拼、民风民俗探讨等活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选择传统文化中的某一方面长期开展教育并形成品牌效应,让两岸学子感受祖国优秀文化艺术魅力,有助于增强两岸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取长补短,加强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
通识教育“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通识教育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反对教育工具化,强调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台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突出的特点,就是与通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互通。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等渗透在全人教育中,用通识教育中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用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对通识教育的政治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
(五)高度重视,完善赴台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认同的东西更加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据调查表明,目前福建省闽台合作项目学生赴台随行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相对注重在台学习期间的科研、学术水平提高,没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往往容易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在学生思想引领、个人成长等方面无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引入赴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认识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定期选派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老师赴台研修学习,对台湾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经验可以真切而深入地了解,增强两岸交流的积极性。同时,制订思想政治教师专项计划,力争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出国考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服务于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7]。
(六)总结提升,规范赴台交流制度建设
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项目已开展多年,各个高校有自己独特的对台办学优势。进一步完善并规范赴台交流制度建设,形成常态化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闽台合作项目学生个人档案,制定翔实的赴台交流手册,建立相应的效果评价体系等,将大大增强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张永汀.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闽台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13,14(3):89-92.
[2] 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2):94-96.
[3] 张嵘.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175):64-68.
[4] 刘玉萍.基于闽台教育交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148-152.
[5] 陈超.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福建省闽台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为例[J].教育论丛,
2015,(6):71-73.
[6] 蔡素容.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在台陆生日常管理工作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3):177-178.
[7] 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