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应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
2016-05-30李勤谭抗美
李勤 谭抗美
摘 要: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风起云涌,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样也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变革带来巨大影响。移动互联网应用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融合模式将拓展学习者的学习渠道,建立高效的多元化学习模式。同时,互联网信息的发散性分散了学习者注意力,个性学习针对性弱、移动互联网终端人机界面友好与否等问题也对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但总体来说,这种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次有益的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11.5-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59-01
引言
英语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四个层次的任务: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高校人才培养教学变革创新应该围绕这四个层次逐步展开,而且还应特别注意“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移动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应用,与移动通信的技术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优势互补。而高校英语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创新正改变着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和“学”的方式不再受时空限制,移动泛在化学习模式孕育而生。4G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一进程,为英语教育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
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英语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播互动的过程。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微型学习”方式,以随时随地的便利性传播的信息内容板块不仅拓宽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渠道,还最大化地实现人才培养中的即时性问题解决的困惑,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
一、移动互联网应用给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带来的挑战
高校人才培养中移动互联网和英语教学的融合在带来变革和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
(一)移动终端(手机和PAD)界面的局限对个性化学习有所制约
手机和PAD的屏幕尺寸毕竟有限,对教学知识信息的手机版设计提出挑战,设计者要想在有限的版面上设计出个性化学习场景难度就更大,当然这些问题通过不断的设计升级改版会逐步改善,同时现场教学指导与网络学习的有机配合也必不可少。
(二)终端人机对话界面的友好程度可能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移动终端上面的客户端界面友好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感知和兴趣,因此,设计界面美观、界面操作便捷非常必要。
(三)移动互联网信息的发散性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巨量而丰富多彩的信息。这种发散性信息环境往往对学习者的自控自律能力提出重大挑战。根据控制论信息传播模式理论,要取得好的学习和传播效果,减少发散性信息对学习者的影响,则需要及时获得学习者反馈以优化完善信息传播模式。因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建立一个互动的网络学习优化社区对教与学都尤为重要。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对高校人才模式变革的启示和展望
(一)高校教师的素质技能提升
高校教师不仅应在本专业领域充实自己,还应不断提高使用移动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要求。
(二)移动APP的使用和大数据统计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和PAD的普及,网络化的移动设备被赋予更多的互联网业务和软件应用,因此,更多(下转75页)(上接59页)的网络平台和APP(移动应用客户端)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各类移随时随地的网络服务。界面亲和的大学英语学习APP客户端,将使学习者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而网络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学生测评记录和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帮助教师及时查缺补漏,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堂现场教学的必要性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确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移动网络信息的发散性特点,传统课堂的人才培养依然重要。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地指导,既可以避免学生面对网络海洋的无措,还可通过诸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演练和角色扮演等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思考领悟能力和合作能力。
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的高校英语教学,将突破传统书籍和课堂教学的限制,不仅拥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多元化学习形式,而且还可通过网络自评测试系统,使学习者能够学中练、练中学,并将学习效果即时反馈,有助于提升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推进教育教改发展的信息化进程,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辟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