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艺里的文人情趣

2016-05-30陈付大

江苏陶瓷 2016年2期
关键词:紫砂

陈付大

摘 要 紫砂壶的审美,人们首先是观赏其外形美,然后才是喝茶。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这门学问永无止境,主题定位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提供不同的主题阐释与文化解读,现从紫砂“金砂华容壶”的造型着手,剖析制作此壶的思想主题,探析紫砂壶艺里的文人情趣。

关键词 金砂华容壶;紫砂;文人情趣

中国的手工业制造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是小手工业者。工艺品的产生当然首先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人们通过口手相传,制作技术不断提高,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既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观赏者得到审美的愉悦。宜兴紫砂壶正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杰出代表。紫砂壶的审美首先注重的是造型款式的设计,好的造型是成功的第一步,例如这款紫砂“金砂华容壶”(见图1),陶刻的渗透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境界,使其最终成为可观、可用、可品的紫砂艺术精品。

1 紫砂“金砂华容壶”的工艺制作

“金砂华容壶”的器型端庄沉稳、做工精湛、选料上乘,集收藏与实用于一体。壶体气质丰腴而饱满,又不失典雅。壶腹如鼓,向下缓缓收成底,壶肩之处略微收缩成短小壶颈;壶盖微微隆起,壶钮型制与壶身一致,相互呼应;壶口的圈线与圆盖相呼应,也与接近壶器底部的三匝圈线呼应;弯流壶嘴与壶身暗接相连,明针处理到位;壶把圈形,肩上的设计合理,便于握拿。

2 紫砂“金砂华容壶”陶刻里的文人情趣

紫砂“金砂华容壶”的壶腹刻绘的“雅览云飞”,壶身两面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先生的刻绘“縦览云飞”,笔法俊逸、游龙走凤、挥洒自如,金石味浓厚。配上另一面刻绘山水、花鸟图,折射出了中国文人乐于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抛弃杂念、修身养性、郊游踏青、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悟天地自然的玄机,获得的一种不同于世俗物质享乐的高尚乐趣。中国文人喜爱山水,正如袁中郎所说:“意未尝一刻不在山水”,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山水则可说是他们的信仰,甚至可以作为灵魂的归宿。情之所依,在山水;灵之所寄,在山水;生命皈依,在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山水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而且人文意蕴十分丰富、深远。张潮的《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山水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一种独特的景观。山水是中国人的美学,在山水中中国人懂得了“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的自然美。山水塑造了中国人的诗人般的性格,历代的行吟泽畔的山水诗人,为中华文学史贡献了无数关于山水的璀璨华章。山水也让中国人成为了哲学家,中国人从山水中获得人生之悟、天地之念、宇宙之思,浪漫主义哲学家庄子在“秋水篇”中,表达的是“水”可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山水挥洒和描摹了中国人骨子里、情韵里、性格里儒、释、道的独特风采。山水是中国人的知音,是可以朝夕厮守的智者朋友,它懂得我们的喜怒哀乐、命运际合。对山水,我们可歌可哭,我们可以倾诉,我们可以舒解愁怀。“山水”是一个古典的文化意象,而现代人则把“山水”视为一种生命意识的复归,一种身处繁华都市而超越于现实、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是于平凡庸碌之中自我内心营造和构建起的一种潇洒出尘、逸趣超拔的心境,张潮说得好:“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山水还成为了城市人回归自然的梦想。紫砂“金砂华容壶”陶刻山水、花鸟图,又配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先生的刻绘“雅览云飞”铭志,折射出了紫砂壶艺里的文人情趣。

3 结 论

紫砂壶作为陶都艺苑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以其造型装饰之美、实用功能之优、文化传承之深,成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紫砂“金砂华容壶”的造型、陶刻,折射出了紫砂壶艺里的文人情趣,使人在赏壶中陶冶性情,获得了怡情山水、“雅览云飞”的心灵体验,美不胜收。

参 考 文 献

[1]许曙芳.论紫砂壶创作中的审美价值[J].佛山陶瓷.2012(07):55.

[2]跃兴.中国人的山水情结[N].恩施晚报.2006.

猜你喜欢

紫砂
亦步亦新
——紫砂·九隽”作品选登
刘少白
简述紫砂作品《规箴》的形态特色
也谈紫砂精品《僧帽壶》的创作构想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论紫砂作品“三足如意套壶”的创作感想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春秋鼎盛,秀逸紫砂——论“鼎逸”的独特艺术气质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