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美与工艺

2016-05-30姜敏

江苏陶瓷 2016年2期
关键词:艺术美感性艺术品

姜敏

1 何为艺术美

黑格尔在《美学》中对美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继而说道:“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而这感性形象化的这种显示本身就有一种较高深的意义,同时却又是超越这感性体现使概念本身以其普遍性和为可知觉的,因为正是这概念与个别现象的统一才是美的本质和通过艺术所进行的美的创造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以及他所推崇的“客观精神”或“绝对精神”,其实这种先验的“客观精神”是并不存在的,而在艺术的“感性呈现”中,只有现实生活和人对它的审美感受,但黑格尔的“感性呈现”却揭示了艺术的根本特征——“艺术美”也就由此得以体现。

艺术美与工艺美是一个整体,但有时又必须划分开。因为艺术美是一个特殊的美的领域。比如:一件陶瓷,我们说它美。首先,前提是陶瓷是完整的,这是工艺美的体现。画面是美的,所用的色彩是美的,画面与色彩的运用是艺术美,这是对美的领域的划分,有时又是无法划分的。比如,陶瓷上用的颜色、釉料以及烧成,这些又都是属于工艺的范畴,颜色的深浅、釉料的厚薄以及烧成的温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一件陶瓷作品的成色与价值。因为陶瓷艺术作品,不同于绘画或任何其它工艺品,它是一种集大成的艺术品。一件陶瓷作品的好坏,首先和艺术家的设计思维、灵感,以及艺术修养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部分和中国画、油画其实是一样的。创设的过程是主体,是直接影响整件陶瓷作品价值的重要部分,其次就是装饰、烧成了。这个部分虽然不能决定作品的灵魂,却能决定作品的最终价值。懂得陶瓷的人都会明白,一件作品无论具备多么优秀的艺术理念,营造了多么优雅的画面,运用了多么和谐的色调,只要最后火没烧好,全部的心血都白费了。现在的人们都说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我看不完全正确。各国的现代陶瓷艺术品早已各自与优秀绘画取长补短融为一体了,陶瓷艺术品的将来必定会延续着这个路子不断的发展,那种纯色调的陶瓷的烧制,已经或必将成为历史的产物。所以我认为现代陶瓷应该作如下定义:一种糅合了泥、火与思想的产物。因为艺术美的创造大体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把自身周边事物的审美心理以感性形式创造出一个大致的超感性的形象形式,再通过自身的理性认识,把之前的这个超感性的形象描写创设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个具体的形象通过加工、组织、结合创作出来的产物就是艺术品。对于艺术品本身,我们不能简单评判好坏优劣;就如对于一个人,我们不能随便地给他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这是因为好坏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所以对艺术品,我们只能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它,以艺术美感的形式去感受它。对于每件艺术品我们都应该保有一种“阅读”的心态,因为他不同于工艺,工艺是对具体事物的人为再现。而艺术品则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内心审美思维和内心感受的再现,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美是“造就自己”的创设。

在艺术创设的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为什么要创设艺术有着许多不同的回答。黑格尔在艺术美学论中特别揭示了人为什么要创设艺术的问题。他设问自己说:“是什么需要使得人要创设艺术作品呢?” “哦,原来艺术的普遍而绝对的需要是由于人是一种能思考的意识,也就是说,他由自己而且为自己创设他自己是什么和一切是什么。”他自答道。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艺术不是艺术博物馆里陈列着的“人面鱼尾纹的彩陶盆”,不是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不是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也不是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总之,艺术不是艺术品,虽然它最终必然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但艺术的本身是关乎于它的本质特征,以及它的审美本质特征。

而美呢?美有美好、美丽等意思。这层意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致可以归纳为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三部分内容:一是表示感官器官的愉悦;二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三是审美对象。正如柏拉图所说:“美,不是美丽的汤罐,不是漂亮的女子,而是‘美本身。”当人们在欣赏一支乐曲或者一段芭蕾舞蹈、聆听一场音乐会、观赏艺术展馆里面的珍藏的艺术品佳作时,我们会不由地感叹:“真美。”这个感叹其实就是来自于上诉三个对象。也就是说,当我们称赞客体“美”时,是我们在意识上对精神愉悦的一种肯定。所以美是一种价值,它包含了一种与人的关系,是人为感受的产物。艺术和美联系在一起称为艺术美,它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从更为具体的层面上理解就是:艺术美是一种感受,艺术是艺术家的思想,而工艺则是大众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所创造许多生活必备条件中的一种形式。

2 艺术属于自身,工艺属于他人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艺术和工艺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刻联系,这些联系往往使得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但为了学术研究这个工作又是必要的。正如前面所说:艺术是什么?艺术是艺术家的内心审美思维和内心感受,将这种感受提升到物的层面上,所创设出来的物品,我们称之为“艺术品”。艺术品由于有其独有的感染力,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精神愉悦,我们把这个精神愉悦称为:“艺术美”。工艺是什么?工艺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需要所创造许多生活必备条件中的一种形式。这个形式由于添加了人为因素,所以也会产生美,这就是工艺美。工艺美和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具体区分的,也很难将其各自独立分割开。比如一件精美的玉器,一件格调高雅的陶器,比如一件针脚细密的蜀锦,再比如说一辆外形优美的跑车等,我们就很难给它们套上工艺或者艺术的帽子,谈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就是帽子的本身也是无法给它自己下定义的,那就只有细谈工艺和艺术了。

先说“工艺”。“工”有工具、人工的含义;“艺”有技艺、艺术的意思。用文字重新表述的意思就是:通过人为的“伪”(这里的“伪”并不是假冒的意思,而是人工加工)的技艺并借助工具的帮助对物品进行加工后所得到的物品称为“工艺品”,而这个加工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工艺”。这样就清楚了,工艺就是“艺术加工”和人为的产物。谈到这里就又会引起争议了,既然说工艺是“艺术加工”,是人为的“伪”的产物,那通过艺术思维所创设的艺术品不也是人为的吗?为什么它叫艺术品,而我就要被扣上“工艺品”的帽子呢?都是“父母”的孩子,难道这也要分“嫡庶”?

艺术用最为通俗的话讲就是思维的产物,即艺术家对自然界和内心世界的反应。“艺”有技艺、艺技等意思,“术”有谋划、权术、归纳等意思。无论是“艺”还是“术”都是人参与的,其实也算是“伪”,然而这里的“伪”与前面说的“伪”又是不同的意思。前面的“伪”是“人为加工”,这里的“伪”是“人为谋划”。前者是手动、手工层面的形态,后者是思想、思维的考虑方法。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看,他们之间的高低就很明显了,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内心思维再谋划、统计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也会加入艺术家自身的“伪”的部分,把这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即是——艺术品。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开始分析为什么说:“艺术属于自己,工艺属于他人。”理清楚了工艺和艺术的含义,要读懂“艺术属于自己,工艺属于他人”这句话就不难了。

艺术是艺术家思想的产物,这个产物是思维物化的一个过程。在物化的过程中,艺术家的所有思想都是关乎内在的,是排他的,现实世界在这一刻是不存在的。在艺术家的心里,这个创设的思维就如同自己生命一样弥足珍贵,有时候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放弃对艺术的追逐。翻开艺术课本,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在艺术家工作的时候,人们通常无法理解他们的“支离破碎与邋遢”,这一刻艺术家的精神可能正穿越了无数个时空与过往圣贤交流,彼此的思维激烈地碰撞,旁人看来犹如疯癫。由此可以理解艺术品是艺术关乎内在的产物,它不计较他人是否喜爱,也不是为了去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所创设出来的生活必需品,它是艺术家感受过自己内心世界,通过艺术家自身的谋划和修为所创作出来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本质上也就是生命。艺术品是具有生命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面的艺术品的时候会发出美的感叹。这个美也不同于看到一个街头美女的感受,对街头美女的美的感

猜你喜欢

艺术美感性艺术品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