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2016-05-30李久霞
李久霞
摘 要: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以人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进行教育创新,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调整知识结构,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善于在课堂教学、课外和实践活动中捕捉、激发、引导并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新,尝试进行教改,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做出创新表率。
关键词:教师 业务素质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13-02
时代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这是每一位医学教育教师必须秉持的基本教学理念。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实用型人才,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所以,应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医学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1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每个人均具有的一种潜能,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依靠创新教育来实现。要将素质教育具体化和深入化,必须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贯彻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是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1.1 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要学习并转变教育观念,开拓和创新教学改革,勇于进取,善于创新,采取多种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创新教育。
1.2 以人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现代教师评价学生往往还以知识的掌握数量和质量作为标准,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具备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客观真实地评价人才质量。
1.3 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
教师独创能力的高低与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创新能力和检测创新水平应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合理性、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能力和探索创新教育的积极性,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
2 调整知识结构,增强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前瞻性知识的学习有赖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将前瞻性知识融入知识系统之中,更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兼有纵向深度的专和横向广度的博是合格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具体体现。专是指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做到全面、扎实、精深;博是指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科学知识和道德修养。教师所教学科有其具体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影响不限于某一学科知识,还有赖于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广阔的知识领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知识视野要宽广,要有勤奋好学的习惯和学而不厌的精神,这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得到尽量满足,学生能够勤学进取好学上进,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尽可能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掌握。
教师不能硬性灌输并将自己的知识系统转化为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要切实掌握并将教师教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按照认知过程亲自参加教学及其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赞许和惩罚。因此,教师应根据师生特点和教学资源的不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系统性和前瞻性。
3 具有捕捉、激发和引导学生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通过不同途径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1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来完成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不同表现,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再次,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相互启发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和活跃思想,思路开阔,集思广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最后,要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避免思维定势所致的思维单一化模式化。
3.2 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要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合理运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发现、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精神。其次,教师应点拨和指导学生的具体创造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创造热情为创造行为,进而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3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实际生活,观察并发现其中需要改变的现象或问题,培养学生强烈和迫切的创新意识,进而查阅相关知识亲自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找寻变革的途径,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问题或现象得以解决的归属感。
4 为人师表,做出创新表率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时是比较深远的。
4.1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独特而又合理的重新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根据教学资源的不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
4.2 教师要尝试教改
身体力行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在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大胆进行教改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需求。教改尝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学生亲眼目睹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和掌握操作全过程可以奠定坚实的创新技能,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4.3 教师要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可提高教师威信,不断提高创新教育效果。教师通过教改摸索出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应在校内外介绍自己的经验,通过相互交流为同行所接纳和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要与学生共享所获得的创新成果,学生在创新中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要注重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实践积极撰写并在专业期刊中发表论文,来研究和分析教育和专业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同行交流,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教师更应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或者实用性新型专利,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敏,鞠春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9):105-106.
[2] 陈于.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22-24.
[3] 李永华,刘红,邓子玉,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75-276.
[4] 倪桂玲.培养创造型学生的教师素质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