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6-05-30黄景飞刘忠
黄景飞 刘忠
摘要:在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所从事的本科层次大学生实践创新方面教学,探讨了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尝试、认识。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51-02
在重庆举办的“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国际研讨会”上,众专家把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现状,称中国应结束“世界工厂”时代,中国企业应渐有自主品牌意识,走自主研发之路;努力扭转大型跨国公司攫取高额知识产权许可费及中国企业只能依靠贴牌加工挣取微薄利润现状,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逐步走上自主研发、创建自主品牌之路。普通的应用型工科院校是担负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劳动者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才培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化的进程。
经过高等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普通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上形成了宽口径、多方向、重实践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政府前些年提出把我国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工科院校毕业学生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机械、电子、建筑、汽车、自动化专业学生需求更为迅猛,各个院校拼命扩招,如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招生规模、数量连年增加,学生就业率很高,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良性循环。一些院校为适应上述培养需要,对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实验内容都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和整合,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PLC控制、CAD/CAM等相关内容,较大幅度删减了原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机床、刀具、工艺和夹具等“老四样”)以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内容,以够用为原则,将专业课程内容之间或与新增加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如何整合呢?应该明确应用型本科(特别是本三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只有培养目标明确了,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据此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及其教学培养的内容与学时,编写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实验实习环节目标计划。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对于目前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要考虑社会上企业、公司的现实需求外,还需了解和掌握一般院校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该学科的现状,即学科建设的硬件、软件是否满足基本办学条件、存在问题及如何解决。(1)目前,有一定数量的本科院校(特别是本三层次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专业课学时较少,课程开设及前期专业基础课前后关系、内容衔接不合理、一味强调宽口径等现象,其实质是培养目标、目的不够明确,不确定是否是真正朝着具有一定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培养方案努力。(2)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大多数院校的课堂教学基本还是“填鸭式”、教师一言堂,课堂上师生间互动交流时间、机会少甚至没有。尽管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使用了PPT及其他多媒体课件,然而相当部分的课件内容并不是教师精心制作(多为书本内容搬家或是同事相互借用拷贝)的,起不到或缺少启发、过程仿真演示、补充完善的辅助教学的功效。(3)由于大众化教育的开展,大学扩招带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前添置的实验设备台套数目跟不上大学生人数增长(原有本科生再加新增本三学生),匮乏的实验设备在进行试验时更是捉襟见肘,实验的开出率及效果可以想象,有些甚至想出用计算机仿真来取代,又如何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事实是,第一性的感性认识的建立对于工科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可能探求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4)存在各种实习效果不佳状况。实习经费紧张、指导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实习单位忙碌或效益不佳,教学计划安排的数周的实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让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再交实习报告完事,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
二、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识
以培养机械专业大学生为例,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基础上,要遵循“重视基础、加强实践、注重特色和创新”的原则,培养出既具有一定设备改造、产品设计能力,又具有较强制造能力的工程应用型大学生。
目前,相當数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理论课时上较原先有较大或一定幅度的减少(有些本三直接套用本二培养计划,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须通过教与学互动,来达到授课培养的目标,即教师课堂教学要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学生要通过勤学多练(上课、引导下自学、课堂讨论交流、实验实习、作业、课程设计等)来巩固所学,创新思想与理念应在教学互动中渗透、加强;如若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很难如愿的。
教学手段方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与实物模型相结合,多媒体设备运用与自制、配套课件在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有效地吸引大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院校强调加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时候,切不应该小视粉笔加黑板的“小米加步枪”效能,应不拘泥形式,以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评判标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形式将事物简单化、通俗化,事实是减少了学生为获得结果时逻辑思考的过程的付出,假如使用不恰当,可能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无益。故教师不能把所有难点都讲完,而是留一些问题、一些悬念、一些矛盾,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透彻事物,从而发现问题,探寻到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在相当数量的工科院校里,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本科学生经常需要面对众多选修课的选课问题,由于阅历、知识方面短缺,不甚了解选课方向的内容、对象、要求,不知道选择哪一科目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实质是怎么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往往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兴趣爱好有目的的选课,由此而造成有些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较差和被动学习的状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不用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拓。故可以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如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导师制,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开拓学生视线、知识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思考、规划自己未来。
针对应用性本科教学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点,生源差异、知识结构、个体能力上的差异,先前统一模式的教、学精英培养方式已不再适合当今人才培养,应以多样化方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多目标的能力型教学模式,培养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教学为例,介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教学,给学生讲解数控编程的基础编程知识、工艺、编程技巧等内容外,还应重点讲解实际加工中所要用到的数控加工刀具选用、刀具磨削、刀具安装、对刀方法与技巧等实用技术,以免学生只知道如何编程而不管数控加工的实现,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通过课堂学习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的基本方法,在手工编程掌握的基础上,使大学生通过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的计算机、机床上的仿真实现,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点、书本内容的认识;进一步通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设计选用工程零件,组织大学生进行回转体类以及非回转体类零件的数控车削、数控铣削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并进一步进行数控加工仿真,校验加工过程中程序正误、参数选用;最后把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完成工件装夹、对刀等准备工作,开动机床进行试切,校验所编写的程序质量优劣,让学生从接手实际零件开始,完成从分析工艺设计至加工制作的全过程的体验。
倡导学生“大学毕业证书+各级各类的资格证书”的真材实学教学培养模式,努力为大学生个性化和优良的多样化培养模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依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有目标的培养,如在高年级阶段,为部分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深入学习创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机会,同时也为一定数量考研的同学提供考研的备考条件;并为相当一部分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技能认证的机会,如数控机床操作的中、高级工,见习机械工程师认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在教学培养过程中,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養,经过众多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会总结经验,认识螺旋上升过程,在实验、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的、新的想法融入到实践、实验过程中,完成由设计到加工、实验的较完整的实践过程。我校所教的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数控大赛取得了优良成绩;指导的一名大学生获得新型密码锁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参与为常熟某企业做一出口减压过滤阀产品的改进设计等。
鼓励大学生参与全国、省市机械创新大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企业的设备改造、产品开发以及为中小企业作一些技术支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使大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今后工作、创业作铺垫打基础。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傅水根.综合利用教育技术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C].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