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2016-05-30李园青
李园青
摘 要: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因此,根据甘肃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就如何提高甘肃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50-02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历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二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率。然而,人口压力和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不仅仅依靠要素投入的无限扩张。因此,要努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过程其实是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在农业资本增量投入不足的背景下,通过对农业资本存量进行战略性调整,把稀缺的、有效的农业资源配置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应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对于甘肃省而言,农业供给要素的最大缺口在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农业机械设备落后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要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甘肃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就要加大农村教育、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资力度。
一、重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作用
众多经济理论研究以及各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的农业增长方式是不可取的,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断发展农业的方式才是科学和可持续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种“公共品”,例如耕作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基础生物技术的研究等具有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利益上的非排他性。如果主要依靠私人部门对这些农业技术的研究进行投资,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公地的悲哀”,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要承担农业技术的主要提供者。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角色,充分发挥职能型、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提高执行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具体措施如下:(1)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大政府财政对于落后地区农业和农村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大力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2)在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总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教育投资形式多元化,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辅的教育形式。对农民进行必要的经营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能够更快更容易的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从而为技术推广奠定基础。(3)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大力发展远程网络教育,解决集中学习带来的如住宿和交通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发掘现有的教育资源。
三、改善农业灌溉条件
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转变农业灌溉方式,从而改善甘肃省农业的灌溉条件。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输水技术(通过渠道衬砌,可减少渗漏6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可提高10%—25%);先进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灌、喷灌、雾灌等);田间节水措施(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即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水规律,在关键期进行灌溉,适当减少灌溉次数)。选择这些技术时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民种植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节水农业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从而由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抗旱。在灌溉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五地市,该区域是甘肃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均降水200mm左右,农业用水主要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推广微灌新技术,即微喷灌和滴灌,扩大种草面积,降低灌水定额,减少灌水次数,提高灌水效率。在丰产区(即甘肃陇南、甘南两地州,该区地处秦岭山地西段,自然降水较为丰富),在利用地表水灌溉时,以渠道防渗为主,采用现浇混凝土U型渠道防渗、塑料防渗等措施。利用地下水灌溉时,采用固定管道输水,配套地面移动软管。在干旱地区(包括白银市、定西市、庆阳市等,该区域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农田要覆盖保墒,减少蒸发,如对田间作物进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无效蒸发;修建蓄水池、雨水窖等,收集自然降水,利用流动机泵抽取河边的泉水,延缓土壤中的水分流失,保证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到水分,从而达到作物全面丰产。
四、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农业是弱质产业,自身资金积累能力有限,而且农业利润较低,经营风险较大,难以形成有效资金吸纳能力,这就决定了农业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只能通过国家(集体)和金融机构投资。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财政用于农业投资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依法加大农业部门资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选准财政支农政策的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在鼓励农民自主投资和加大政府财政投资的同时,可以通过财政贴息、财政参股和财政担保等多种形式,不断吸纳、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五、推动农业前沿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农业方面新的技术发明及创新都可能给农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因此,要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前沿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甘肃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科研体制不合、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研人员缺乏、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要继续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前沿技术不断进步。
(一)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激励机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各种性质的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他们成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导者。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政府要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增加对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在现实中,通过微观利益诱导,调整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激励农户对科技的有效需求。
(二)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率
首先,以现有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基础,逐渐放活用人机制,鼓励教学、科研、技术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革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通过把科技推广与科技人员的报酬进行挂钩等各种激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的农技推广服务。其次,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科技承包,改革科技体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转变为服务型的经济实体,使其服务功能与服务实力同步增强。一方面,要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承包、技术服务的方式参与到农业关联产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鼓励、扶持农民积极发展民营科技,逐渐形成科研引进、生产、推广、经营一体化的组织体系。最后,要创建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做到重点技术研究一批,推广一批,应用一批,为甘肃省的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郑晶.中国农业增长及其效率评价——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熊崇俊.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2008,(11).
[3] 邓宗兵.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 张运华.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