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海真如画 蓬壶隔水崖

2016-05-30艾鹏达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21期

艾鹏达

“云奔雾涌白浪卷,一叶掀备洪涛中。平生点检江山好,我自龙宫觉华岛。”这是金代诗人王寂于公元1175年游览觉华岛时,即兴作的名诗《觉华岛》。清代诗人和瑛也用“碧海真如画,蓬壶隔水崖,波澜成雉堞,精凿隐人家。时放桃花棹,堪寻菊谷花,何当乘跻往,绝顶隐流霞”的五言诗来赞美觉华岛。觉华岛迷人的自然风光便可见一斑。

觉华岛为渤海辽东湾第一大岛,位于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乡。觉华岛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海洋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葫芦岛市13个园区中唯一一个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概念园区。菊花岛乡由菊花岛、磨盘山岛、张山子岛、杨山子岛四个岛屿及一双人礁组成,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4公里,周边滩涂面积约15000亩。觉华岛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海洋气候。雨热同季,湿冷同期,寒冷期长,雨量集中,日照充足,温差较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树木葱茏,野花飘香,是全国最美休闲乡村。

“觉华岛”的由来

觉华岛,在古代称作“大海山”。春秋战国时期曾叫桃花岛,唐代又称淘河岛、桃花浦;到了辽代,有一名僧叫觉华,觉华高僧及其弟子曾先后被辽圣宗和辽兴宗拜为老师。辽圣宗耶律隆绪于公元1014年将此岛正式赐名为觉华岛;自此,岛上修建了大龙宫寺等17座庙宇,鼎盛时期,曾有僧侣千余人,岛上佛光普照,香火缭绕,使得海岛佛教文化发展空前兴盛,时有“北到曲处皆藏寺,路将穷时又遇僧”的形象比喻。1922年,觉华岛被地方官改称菊花岛,2009年,地方人大通过决议,又恢复了辽代时期的觉华岛称谓。

由桃花岛、觉华岛、菊花岛再至觉华岛,这座辽东湾第一大岛数易其名,称谓符号的频繁变更,折射出的恰是此岛厚重历史沿革的沧桑记忆。走近觉华岛,千年历史仿佛一时光画轴徐徐展开,金戈铁马中,战国时代燕太子丹刺秦失败后的颠沛流亡,唐太宗巡游辽东时的避雨山洞,帝王之师郎思孝兴建的恢宏佛寺,明清觉华岛激战遗留下的断壁残垣……

今日觉华岛

如今的觉华岛,岛上植被覆盖率高达70%,主要有针叶林植被及灌丛植被,有代表佛教文化的千年菩提树百余棵。林业资源丰富,有林面积6764?亩,多为荆条洋槐树。对海岛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环境改善和丰富的林产品资源提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菊花岛乡有纯天然绿色采摘园,共计200亩,约3万株果树,其中主要为梨树,还有桃树、李子树、杏树等,果树茂盛,水果鲜嫩可口。菊花岛四面环海,是从事渔业生产的天然基地,附近区域海洋生物众多,具有独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小岛四周海域生产螃蟹、蚶子、海蜇、爬虾、八爪鱼、鲁子鱼、白眼、青皮鱼、青条鱼、鳊鱼、梭鱼、对虾等海产品,岛上部分居民以渔业捕捞为生。目前利用西侧的大片滩涂资源进行水产养殖,有近500亩的海参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海云寺一带。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菊花岛乡的支柱产业也由农业、渔业为主向旅游与渔业协调发展转变。海珍品、海干等小商品市场逐渐形成,饭店、旅店、烧烤店逐渐形成规模。全岛的经济重心完全转换到旅游上来,80%的行业直接或间接为旅游提供服务。

如今踏上觉华岛便可以领略神奇的唐王洞、九顶石、八宝琉璃井、圣水盆、石佛寺等名胜古迹。岛上自然风光优美,到处峰秀林翠,鸟语花香。村落、田野错落有致,山峦、沟壑相得益彰。沙滩边,贝壳似宝;山脚下,松涛如潮。春夏之际,在青松翠柏之中,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彩蝶飞舞、蝉声鼎沸。

登山远眺,天水一色,浩浩渺渺,有“鸿洞吞百谷,周流四无根,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的宏大气势。?在海岛南面,有景名为“海浒石雕”、“花岗海琢”,各种形状的花岗岩石,历经亿万年的风吹浪打,被剥蚀出奇异的孔洞,宛如能工巧匠精心雕刻的假山遍布海滩。“过海石舫”像一艘精雕细刻的大船,就要扬帆远航。“黛石浪雕”群里岩石颜色乌黑,质地细腻,酷似黛玉。被海浪雕刻的动物惟妙惟肖,有“熊猫”、“海狮”等。

在离海面一丈多高的蝗黛石上,还有一个世间奇景,被海浪雕出了“万卷藏书”、“百宝入匣”、“梳妆台”、“照妖镜”等乳石像,让人拍案叫绝。?岛上有北国罕见的菩提树和历史悠久但完好地保存到现在的八角井,岛上还有打鱼人家世代居住。从捕捞船上买各种刚出海的鲜货,就可以就地加工品尝,实为游者一大乐趣。

菊花岛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未来大发展中,菊花岛乡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把觉华岛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度假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