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初探
2016-05-30周黎
周黎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4.143
摘 要:地方文献因其地域独特性、珍稀性,应该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讨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建设的意义,分当前地方文献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地方文献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文献 地方高校图书馆 文献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43-02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关于地方文献的定义,国内外的解释多达数十种,为了直指核心问题,该文不再一一赘述。概括来说,国内有广义、狭义两张看法。广义的地方文献将有关该地方的一切资料全部囊括进去,至少有地方出版物、地方人物与著述、地方史料三大部分。主要依据作者、出版社是否在某一地方来判断文献属性,只要是当地人士的著述、地方出版物,不管内容是否涉及当地文化内容,都将它归入地方文献。狭义的地方文献是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作为划分文献的标准,仅将内容涉及该地区文化的文献归入此类。该文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秉持广义原则,因为当前地方文化、文献积累普遍薄弱,再“狭义”下去就没有了。要尽可能广泛、全面收集、整理各种文献,展现丰富的地方文化面貌,才便于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
2 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意义
地方文献的内容丰硕宽广,一端指向悠远的历史积淀,一端指向形形色色的当下文化生活痕迹,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水力、风土人情、历史文物等,举凡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在某一个地方有不同的呈现,具有现实的学术意义和很高的史料价值。收藏地方文献对地方高校来说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素材资料,所形成的馆藏特色也为学校的图书馆增添价值。地方高校的教育无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文献资料的意义也就得到延伸。一个具有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各项经济决策、发展规划时都要审视当地的过去与当下实际,从民情、地情、社会条件、资源条件各方面做出综合判断,这时地方文献就为经济建设发挥出参考作用。与此同时,当地乡土文化也就有了传承、发展的契机。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现状
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是认识偏差和经费不足。许多领导对地方文献没概念,对其重要意义当然缺乏必要的认知。现在社会崇尚“高大上”,皇皇巨著作为镇馆之宝,零散、局部的地方文献就难免边缘化。有的教学、科研人员也较少把眼光转向身边的文化和学术问题,导致教学、科研对地方文献的忽视。从体制来说,地方公共图书馆都有“呈缴本”制度支撑提供稳定的文献源,而地方高校馆的角色位置使之缺乏“呈缴本”待遇,也不容易得到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其他文献相比,地方文献来源非常复杂。简单来说,它有不同的载体、版本,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它有不同的出版、生产、发行单位;有不同的保存单位和个人。各种材料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况且许多内部档案、内部资料仅靠市场渠道购买是很难收集的。当然,图书馆缺乏管理地方文献的高素质专门人员,没有具体的工作条例和标准,诸如此类都是问题。
4 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对策
做任何事情都目标很重要,地方文献馆藏建设也如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调查其对文献信息的实际需求,根据需要确定收藏目的、范围和重点。可以先收藏校外作者和校内教师赠书以及赠书签名本,当地历史名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图书占有一定比例,师生的各种作品、毕业论文等学校内部资料来源则相对稳定。在收藏地方文献时最好遵循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的原则。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广泛,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只能根据该校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研究任务来确定收藏对象和重点,突出地方文献服务科研、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地方文献藏书建设应涉及地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是较少的类目,越要投以较大的精力。地方志等文献记载的地方知识往往具有连续性,通常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重修或补充,使某个地方的某个事件或某个现象有连续、完整的历史记载。还有一些地方文献具有出版时问的连续性,比如:各种统计年鉴、地方年鉴就是依年度连续出版的。除了保证大部头丛书、多卷册文献和连续出版物的配套、完整,还要注意同一主题的文献在内容上的连续性,例如:不同历史时期编修出版的同一主题的名录、方志、浏览指南等。文献内容涵盖面和内容连续性是衡量地方文献藏书体系质量高低的重要原则,长时间持续积累才能见效。因此,图书馆领导应提示采访人员注意持之以恒地积累文献,并尽量保持采访人员稳定,以免造成藏书系统残缺零散,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进入信息时代,应该重视网络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这是与以往不同之处。从整个图书馆入藏文献来看地方文献只占一小部分,但其文献源分布散、文献出版方式灵活、文献增长速度快、文献时效性强,走传统的图书馆统一大规模征集、编目、入藏的业务流程就难以发挥其功用。在众多采购图书渠道中网上购书比较快捷,不妨从孔夫子旧书网、当当网、中图网等国内知名网站搜寻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文献。这方面有成功例子,玉溪师范学院就通过网上订购,补充了关于杨升庵、担当和尚的早年出版图书。再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方文献载体形式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数字化、网络化地方文献资源日益增多,图书馆工作人员检索地方政府网站、地方信息门户、地方网络报刊、地方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创建的专业性网站都可以获得大量文献。如果技术人员把收集到的网络地方文献集中起来,日积月累建立地方文献网络资源数据库,建立网上地方文献信息导航等完善的检索功能,那么杂乱无序、稳定性差的网络资源就转化为有序化的、稳定的、利于检索利用的馆藏信息资源了。
由于地方文献收藏分散,加之所藏数量、种类、特色、版本等各有不同,传统借阅方式下读者必须在各馆之间奔波、翻阅文献、摘抄卡片,可谓费时费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了技术保障。要使地方文化研究资料征集和收藏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就必须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高校本来就有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地方文献信息加工的初级阶段就进行数字化,有利于文献信息存贮、传输和使用,而且还可利用网络进行深度开发。可先对地方文献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文献数据库,提高信息加工深度和综合处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地文化特点建立专题地方特色数据库,这往往可以成为工作的亮点。例如:玉溪师范学院可将花腰傣、抚仙湖化石等相关论文、文献收集、整理,相对集中和分类编目。其基础是建立专架,即按文献时代、类型、内容等不同情况在网络上进行集中管理、区别对待。管理员要定专题、定方向,将散见于地方文献中相同的、相近的和相关的零星资料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汇集起来,数字化并建立专题数据库。数据库放置于网站上,既方便读者远程查阅,又提升了文献的利用率和实用价值。开发具有该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数字资源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购置文献的经费。配合馆际合作、网络文献交换等措施,那么可以在节约人力、财力的情况最大限度充实馆藏资料。比如:公共图书馆有政府的“呈缴本”制度支持,收集当地图书资料比较方便、全面,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进行文献交换,那么很容易得到充足文献。
高水准的工作目标归根结底得依靠人才去实现,所以要注意培养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除了具备一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还要有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类知识储备。地方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作风过硬、知识面开阔、专业化程度高的文献信息服务人员。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尽快掌握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培养责任心和事业心,使之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有激情、有干劲,以便为读者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超凡贡献。
总体来说,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是一个地区历史、现状和发展的综合记载。它是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地方文献的建设需要图书馆人持之以恒努力去完成。应力图以历史发展脉络为轴线,以不同学科领域为分支,利用各类文献载体,把该地区各时期的人文风物、自然地理展示出来,让用户近距离的去触摸和感受历史。
参考文献
[1] 李东黎.关于地方文献工作在图书馆实践中的探索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4):120-121.
[2] 郑芳梅,彭立婷.地方文化与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7):215-216.
[3] 陈青梅.图书馆地方文献利用面临的困惑与思考[J].西部大开发(发旬刊),20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