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高职教学模式探讨
2016-05-30陈灿孙晶晶
陈灿 孙晶晶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4.132
摘 要: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对高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教育界一直以来在探究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比较合适当前的高职教育。该文先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并阐述了目前在高职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旨在提升高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32-0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或多个问题,以任务作为导向,提出某一个问题来激发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可以通过学、做等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思考能力。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1 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围绕设计的任务来展开教学工作,让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围绕着具体任务来进行学习、研究,让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容易根据所设定的任务学习有关知识内容,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起重要的作用。
1.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教学主体,而学生一直处于在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吸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不利,且会让他们养成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定式思维及习惯。但是,如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则不同。教师在课前针对教学目标对任务开展设计,并在课堂上给出学生具体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解决。因为在课堂中其目标变成了让学生完成任务,因此他们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为了解决教师所给出的任务,学生认真分析利于完成任务的有关知识内容,主动探究。例如,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去查阅、分析一些资料,和同学开展沟通、交流、讨论等。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及合作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是主体,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对知识进行收集,同时提出解决思路并具体实施。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锻炼学生的合作、协调、沟通能力。
2 任务驱动法所存在问题
2.1 教学理念上的误区
在任务驱动法中,要求任务要有目标性,并且可以创建出真实的教学情况,这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可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学习、讨论等主动运用知识,在自主探究及互动合作中学习,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构建。而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解不完全,常常只是为任务而任务,设计的任务和学生生活实际脱离,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任务驱动变得形式化。例如:任务驱动教材的编写方式就是一个需要优化的问题,有些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刻意将之前的内容换成了任务,之后在学习内容前加一个例子导入就成了所谓的任务型教材,实质的内容却没有任何改变。
2.2 学生分组合作问题
在进行任务驱动时,常常需要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一起完成任务。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在分组上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分组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性格等因素,导致了小组以及小组之间的人员无法平衡,让分组过于形式化。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分了小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小组成员却是“自己做自己的”,又或是小组中有某位“能人”包干了所有事情。
2.3 任务的质量问题
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任务的质量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任务设计极为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于任务的质量掌握度不够。从质的方面分析,无法考虑现有知识结构、水平,导致任务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合,不是任务过难就是过于简单,学生无法很好完成。从验货量的方面分析,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任务过多,让学生学习时感受到吃力,产生了抵触心理。
3 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优化
3.1 任务设计
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把握好难度,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水平,通过一定努力可顺利完成任务。如果学生感觉到任务过难,无法很好完成任务时会主动放弃。还需要考虑到任务要包括多个技术的综合运用,必须与职业技能、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最后还要考虑的是任务是否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般需要在上课期间就可完成,或是在课后利用极少的时间即可完成,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
3.2 任务的实施开展
在任务实施开展阶段需要让有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可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探究并完成任务,或是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此时要注意,教师不能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要让学生可以自觉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提示即可。
3.3 任务管理
教师在学生开展任务时,要监督学生自主或是合作、沟通来完成任务。维持好课堂纪律,更要维持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还要观察学生行为,对于正在努力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表扬。而对于有些松懈的学生也要及时提醒。
4 实例分析
以高职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专业为例,如:对于《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桥梁试验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可将任务教学法运行其中。
4.1 任务设置
可结合道路工程或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实际的分项工程来布置任务。任务分成几个模块,之后要和课堂理论教学知识点整合,把教学目标及内容整合至对实际任务的理解中。例如,学习《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时,要求学生完成不同受力情景下各个受力构件的设计,在任务中已包含了学习内容(各受力构件的构造要求、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承载力计算和截面校核等等)随着课堂发展,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一个一个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积累。
4.2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都包含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要先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无法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需要了解的。此时教师再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完成预应力简支梁的设计任务时,需用到预应力受弯构件的构造、预应力钢筋的布置、预应力钢筋间的距离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非预应力钢筋布置、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应力验算、抗裂验算、变形计算等知识点。
4.3 提出问题,及时讲解
当问题提出之后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些老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而新的问题要通过学生共同探究、解决。在上实训课时,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解析,让学生动手开展和授课内容有关的活动,去解决、验证每一个知识点。
5 结语
综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是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不同课程中的运用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是基本的流程还是一致的,只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对象、资源条件等,灵活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即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白并非所有课程均适合采用此方法教学,也不是教学中的所有内容都适用任务驱动法。因此教师还要学会根据教材内容来定夺,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法。
参考文献
[1] 吴冬.“任务驱动,项目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0(34):195-196.
[2] 张岚.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59.
[3] 宁波.基于“任务驱领教学法”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J].前沿,2013(2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