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6-05-30王小雨
【摘要】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以往在我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英语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育中重要且迫切的一部分。
【关键字】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2012年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跨文化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把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而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一直以来也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研究重点。
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和跨文化意识的作用
跨文化意识即“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交往。”简言之,“跨文化”是指通过越过体系界限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跨文化交际是现当代无法避免的社会活动,可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有时会成为人们交往过程中的障碍。第一,跨文化交际的双方文化共享性差,且差异程度不同。东方国家之间和东西方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程度一定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交往双方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第二,自己的文化惯性易造成双方交流的误解、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若一方缺乏对方文化背景,很容易无意识的用自己的文化来衡量对方的行为,从而造成误解甚至冲突。
2.跨文化意识的作用。目前跨文化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与目标语国人的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去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英语学习领域,跨文化意识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遣词造句更加准确地道,还能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无碍交流,这也是当代社会英语人才所必备的技能。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必要性
初中英语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初中英语语法等系统知识的大量性也会造成学生的一些畏难情绪。
然而,在现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授与学习还是占到至高的比重,新课标中强调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能力不足,教材忽视等原因没达到其应有的重视。跨文化意识的薄弱也在英语学习的各个板块体现出来。例如在英语作文写作方面,初中学生存在严重的“Chinglish”的表达。这就是典型的跨文化意识薄弱,用中式思维来表达英语而闹出的笑话。还有的情况是学校和教师有积极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想法与意愿,但采取的措施不太科学合理,导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说教师自身对所教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传达给学生的一些跨文化观念有误等等。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第一,有利于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学习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从而帮助语言知识的学习。第二,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学生学习如何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理解运用目标语言,而不是机械的语言堆砌。第三,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世界观,尊重不同的文化。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学校及教师应该积极创建英语学习氛围。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必修外语,但同时我国又缺乏语言学习环境,除了英语课堂之外也无其他接触英语及其文化的途径。于是,学校与教师在课堂上创建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第一步。学校应重视英语角,英语报刊栏,英语校园广播等设置和开展,切实创造全校英语学习氛围;老师在课堂上也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并通过介绍国外文化及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等,让学生接触到英语国家的不同文化观念与知识。
其次,引进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引进外籍教师参与教学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外籍教师先天的外语教学优势决定了他们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来自英美等国的native speakers,他们不仅在语言教授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标准系统的语言知识,而且他们本身也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可以在学生初中阶段通过英语教学进行切实提高,希望教师以及学校引起高度重视,培养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童兵.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认识误区[J].《新闻大学》,2004
[2]祝莹.高中英语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0
[3]李学书,王亚歌.体验: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小雨(1994.06-),女,汉族,四川达州,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