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宣布成功破解iPhone,这事儿就这么完了?
2016-05-30有缺
有缺
被逼到墙角的苹果
简单回顾一下,去年FBI在一名恐怖分子家中缴获一台iPhone 5C,他们要求苹果配合解开这部手机以获取这名嫌犯的个人信息。其实开锁对FBI来说并不是件难事,但iPhone的解锁设置有一个令FBI的特工们头疼的功能:十次密码输错,手机档案全部清零。
FBI自然不会傻到去强行解锁,不过为了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FBI也算是软硬兼施,和苹果展开了长时间的扯皮。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苹果方面的态度相当强硬,库克甚至发表公开信正面拒绝FBI的请求。
无奈之下,FBI希望走法律途径让苹果配合他们的调查工作,为他们开个“后门”。他们成功通过美国法庭获得法庭令,但就在对簿公堂之日临近的时候,FBI突然提交延迟开庭的请求,因为他们貌似找到了解锁iPhone的方法。尽管在整个事件的前半段,苹果似乎赚足了口碑,但随着FBI成功破解iPhone后,苹果瞬间被逼到了墙角。
叫板FBI,苹果的底气何在?
此次事件中,苹果公司不低头的底气除了获得大部分iPhone用户的支持以外,还和一干硅谷巨头的声援有莫大的联系。但为何这些平日里都相互提防的科技公司们会纷纷支援起苹果来?
首先,这些科技公司首要目的是试图消除市场对“它们参与大量机密美国监视项目”的担忧,这种担忧是缘于无论是Google、苹果还是Facebook,它们生存的根基都是基于用户增长与忠诚度基础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对用户隐私的占有基础上。以Google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将自身的形象放上神坛已久,这让它们的神经变得敏感而脆弱,也非常危险,一旦苹果在这场斗争中败下阵来,用户的信任必然崩塌,其建立在用户基数上的商业模式也岌岌可危,这是所有硅谷科技公司们都不愿看到的。
其次,前面讲到,硅谷的科技巨头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明争暗斗的关系,但在反抗FBI的问题上,它们表现出来的理念却出奇的一致。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用户对这些科技巨头底线的一种道德律令,而FBI对苹果提出解锁iPhone的要求显然是对科技巨头隐私的安全和透明造成的极大威胁。
就拿Google来说,他们显然也会想到在将来,Android、Google搜索、Google地图与YouTube等关乎其盈利的产品也会被要求监控。如果法令强行执行解锁手机将会创建一个判决先例,并会对用户隐私造成潜在威胁。此例一开,后续只要再出现类似的事,其他巨头们也难以独善其身。毕竟一损俱损,唇亡齿寒。
一致抗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内部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硅谷诞生,科技新贵收入水平与当地普通民众的收入形成了巨大的悬殊。有调查数据显示,硅谷科技行业的平均收入处在全美最高水平,远远超过非科技行业收入,是旧金山中低收入人群的数倍。这种贫富差距也往往导致硅谷许多普通民众对科技新贵的敌视。前面提到,诸如Google和Facebook这些大公司,其本身的业务模式也都是基于用户隐私数据的推动,而西方用户向来有注重个人隐私的传统,这是科技公司开展商业营收的底线,科技公司和用户间的信任关系是整个业务的核心,而硅谷科技公司也急需树立一种站在硅谷普通民众的立场来弱化这一本地矛盾冲突的形象,而苹果叫板FBI的事件恰好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破解成功,但这事儿还没完
前面讲到,即将开庭的时候,FBI貌似找到了传说中的“未命名第三方”将那部iPhone破解了。目前看来,美国司法部和FBI获得恐怖分子iPhone上的数据,对恐怖袭击的调查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故而也可能再无心和苹果公司继续打官司。但这事到这里恐怕还没完,留给苹果公司和公众的疑虑还有很多。
第一,FBI会如何保管这种方法?提供这种破解方法的“未命名第三方”究竟是何方神圣?这种方法会否扩散?这是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最为之恐慌的一个问题。直接影响苹果公司在用户心中地位的是对这事的态度—是不管不问,还是和FBI纠缠到底?
第二,苹果公司iPhone的安全性在此次事件中颜面扫地,我们仿佛都能看的库克脸上大写的两字—“尴尬”。现在摆在苹果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以后怎么证明iPhone的数据只能被用户控制,绝对不会被泄露?
美国司法部和FBI破解iPhone后,摆在所有iPhone用户面前的现实是:每个人的隐私都突然变得不安全了。对于格外注重手机安全性能的用户来说,未来是等待苹果公司提供更安全的手机升级,还是改换门庭?其实从技术上来说,无论是Android,还是Windows Phone都并不比iOS更安全,相比苹果和FBI,用户才是这次戛然而止的争端里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