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下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探究

2016-05-30冯宪奇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策略

冯宪奇

摘 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与城市空间,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日益膨胀,原有的城市交通供应与人们对城市交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解读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内涵与系统,结合国内成功案例的分析,依据我国城市发展、交通建设及土地利用的特殊性,提出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下城市空间规划的具体性策略,以期为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有效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大容量公共交通;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59-02

1 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解读

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是指一种基于大容量公共交通导向的一种城市交通开发模式,其中TOD模式是大容量公共交通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它的特点体现在通过建设城市间的快速公交系统与城市内外部的地铁、高铁、轻轨等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城市的正常有序运行提供交通支持系统,并通过公共交通节点社区的建立,实现居住、工作、教育、娱乐、商业等多种社会功能的集合。公共交通节点社区的建立要确保留有较大的生态空间,便于居民选择多种类型的出行方式来实现出行的目的,从而形成合理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主要包括两个子系统:

一是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它具有准时、舒适、快速便捷及容量大等方面的优势,通常会在具有巨大交通出行的主要城市交通干线进行建设,主要表现为快速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系统两种基本形式,其中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关键引导,它的补充与延伸形式主要为BRT。

二是大容量公共交通节点社区,它通过鼓励混合土地模式的利用,倡导城市居民采用步行、自行车、公交及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来代替私人汽车的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居民对于交通方式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社区交通微循环的改善。

综上所述,实施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有利于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与转变,有利于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空间狭窄的缓解与解决,还有利于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性难题,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构建。

2 国内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下城市空间规划的案例

“地铁+物业”是香港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重要特点,作为世界上铁路系统开发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香港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具有两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2.1 布局模式的“大疏+大密”的紧凑特点

香港采用的是高强度的开发方式,尽可能在较小的土地氛围内实现较大的城市功能,为其他设施与生态绿地等留出足够的空间,如“城市—郊野”共存的城市规划设计空间框架;

2.2 有机结合交通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城市开发 的立体化模式

香港将居住、娱乐、商业等多样化的城市功能有效的与交通功能整合在某个立体空间中,利用架空廊道为行人与商铺提供活动空间,利用地面为汽车行驶提供公共开敞空间,利用轨道与公交为人们提供交通方式与换乘方式,形成一种高效的混合的立体空间。

由此可见,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交通系统的健全及市场、政府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3 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下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的探寻

3.1 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聚集

交通可达性较高通常是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的重要特点,它在城市发展的带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确保居民能够开展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需要以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采用工作、居住、娱乐及商业等混合用地的布局形态,保证各个社区之间留有较多的绿化空间,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聚集。

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聚集中,功能的多样化要与公共交通站点的级别与类型相适切,根据多样化功能导向的类型,可以将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划分为社区型、中心型及枢纽型,社区型站点的主要功能以居住为主,同时发挥着教育、商业等方面的配套功能;中心型站点的主要功能以商业、娱乐为主,具有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枢纽型站点的主要功能则以交通为主,是客流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互相换乘的主要场所。

3.2 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大容量交通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的不断提高,造成站点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也出现上涨的趋势。

依据地租竞价规律,功能不同的用地类型会有不同的承租能力,也会对区域可达性产生不同程度而依赖,这使得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区域聚集了承租能力较高的用地类型及较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交通站点区域的开发强度呈现出由内而外、梯度递减的圈层式特点,这种较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有利于保证大容量交通站点的充足客流量,促进大容量公共交通高的有序、正常运转。

另外,城市土地资源与空间资源紧缺逐渐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因此,特大城市要转变未来发展的理念,从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上盖物业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等集约化方式进行开发与采用,通过土地与空间资源的拓展,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逐渐集聚土地的利用效益,实现紧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换乘方式的系统化完善

大容量公共交通需要通过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与衔接来实现正常的运行,这就需要大容量公共交通必须要与常规公交系统进行统一部署及有序的安排,确保人们能够在大容量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之间进行方便、快捷的换乘,如陆地交通与水路交通之间的换乘。

另外,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为私人汽车设立专门的停车场,停车场可设置在城市中心区外部的沿线站点周围,帮助乘客实现私人汽车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有效换乘,这种换乘方式称之为停车换乘方式,它有利于城市中心区过度交通压力的环节,有利于发挥充分发挥大容量公共交通的优点。停车换乘方式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上班族,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交通拥堵方面的因素;二是它需要换乘条件的快捷、方便及收费政策的合理、完善。

3.4 开发力度的低效化冲击

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一方面要鼓励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高强度开发对社会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一,可以通过自行车、步行两种交通模式来适当的控制公共交通站点的规模,制约城市交通用地的无序扩展,同时要为交通站点保留外围的绿化与开敞空间,这些空间也可以作为城市居民用来日常休息娱乐的场所或躲避灾难的紧急场所,以此促进城市交通环境的生态平衡,改进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

其二,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可以引入绿色技术、改造现有场地,为高密度开发区打造生态空间,如屋顶绿化,如图2所示,从而促进绿色生活理念的发展与维系。

4 结 语

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是缓解城市人口压力、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打造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构建,有效抑制城市交通拥堵、规划无序的现实状况,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与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少青.大容量公共交通引导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策略[J].规 划师,2013,(11).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