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6-05-30文彩芸
文彩芸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技能,是阅读教学实现各项目标的一个有效载体。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兴趣、习惯、方法、技巧等方面加强指导,予以落实。
关键词:朗读 能力 阅读教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84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历来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说明了读在理解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首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等一些手段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朗读的激情。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瀑布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观,听到瀑布岩石所发出的像松涛一样的吼声。学生联想的闸门被打开,文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面对此情此景,学生的朗读欲望被激发,学生禁不住用声音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声传文本的目的。二是重视教师的范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精彩的范读是唤起学生朗读欲望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力强。他们容易受教师语气、语调、表情的感染,会刻意模仿教师语言、语气、神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加强范读引导,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三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在学生朗读文本时,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朗读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声音哄亮,有的学生感情充沛、有激情,有的学生声音甜美……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不同的特点,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能激起学生对朗读技巧的创造火花。
二、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求学生朗读时发音正确、停顿恰当、不错不漏。流利即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能连贯地读下来。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会出现丢字、加字、语句不连贯、停顿不准确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不会正确地进行朗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打好朗读的基本功。一是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思想不开小差,手中不拿杂物。读时要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口到。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在训练中一定要严格要求。二是要求学生读正确。要求学生朗读时严格按原文流利地读下去,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重读,不唱读,不破读。三是要求学生流利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声调,正确区分前后鼻音,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四是开展朗读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比一比哪个组读得有感情等,通过学生个体間、群体间的朗读竞赛,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成就,良好的朗读习惯是保证朗读字正腔圆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示范指导,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人们常说读为心声。可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的窗口。如何读出感情,怎样表情达意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小学阶段朗读技巧涉及的内容主要有重音的处理、速度的把握、语调的调控。教师要通过多次的练习让学生了解重音是怎样通过声音的轻重来突出的,速度的快慢需根据文本内容来把握,语调是由声音强弱、快慢和高低来决定的。有了技巧性的指导,加上不断地练习,学生一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如在教学《爱我中华》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试读,把握“爱我中华”每一小节朗读时语速的快慢、轻重缓急等的处理。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要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在朗读时,学生会根据文本内容准确地表情达意。
四、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练习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表现欲强,重复、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学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擅长分角色读,有的擅长在特定的情境中读出情感,有的擅长领读。根据不同的学生在朗读上的优势,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形式丰富的朗读训练方式,多法并用、多管齐下地训练学生朗读的技巧,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常用的是分角色读、配乐读、范读、领读、表演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每节课交叉运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满足他们不同的表现需求。如在教学在《小马过河》一课时,我先播放《小马过河》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课文的范读模仿文中小动物们的对话。学生在课文范读中知道了读小马的问话时要用吃惊的语气,读松鼠阻止小马过河的话要用恐惧的语气。然后,我播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分角色读。在多种朗读方法的引领、指导、启发下,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朗读训练之中。很快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家校联合,加强学生课外朗读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仅凭语文课上的指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家庭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地,发挥家长、家庭的作用是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求家长配合教师抓好课前预习,督促学生在家里初读课文时就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每天督促学生进行一定篇目的朗读训练。二是加强家长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家长朗读的能力肯定高于孩子,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定朗读技巧的指导。
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技能培养。教师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多法并用,多方配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