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5-30邹乃海李红伟魏新荣
邹乃海 李红伟 魏新荣
【摘要】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市场需要,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农民增产增收、提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种植业为主,但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仍占有很大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尽管我国大部分地区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但总体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偏大,经济作物所占比例偏低,优质专用粮油品种种植面积不足,比较优势低。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规模经营,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因此,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当薄弱。
2.科技手段拉动力不强
主要表现是科技创新不够,重大科研成果开发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优质高效品种不足;现有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适用技术应用尚不到位;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传播还有死角。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突出服务保障,提升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运用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在资金融通、税费减免、股票上市、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得到实惠。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大扶持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大资本支持力度。对主导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出口带动能力强、直接带动农民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资本支持,切实发挥财政贷款贴息作用。建立财政扶持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重点用于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基地补助、技术补贴和品牌培育。
2.突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龙头企业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合作共建研发机构,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大现有企业的改造升级力度,采取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组团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骨干型、成长型和出口创汇型高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集群,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3.突出资源整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经营权进入市场自由流通,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产生土地规模效应,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首先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赋予农民对承包地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使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成为一种资源进入市场自由流通;其次要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规范交易程序、开展各类涉农产权流转交易的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和鉴证等服务,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水面经营权、经营性集体资产租赁权和农村集体林权流转进入市场交易,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流通,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4.突出园区建设
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布局,按照“培育一批、壮大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区集聚,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向“精、特、深”方向发展。立足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加强园区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依托资源秉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推进规模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由传统型、资源型农业园区向科技型、生态型农业园区转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和支撑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5.突出体制创新
一是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推广农业产业化多种组织形式,形成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联动型、基地带动型等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态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合作联社发展,组队抱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全链条的联合发展模式。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方式,通过企业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订单农业、股份分红、直补等形式,紧密龙头与产业链末端农户的利益联结;引导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基地,对接一个优质合作社,打造一个优势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入股形式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利益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