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2016-05-30许建霞
许建霞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内容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路的教学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把Multisim引入到电路教学中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强。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multisim;三相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87-02
《电路分析基础》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主干课。该课程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有必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和丰富教学手段,从而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一、优化教学内容
大部分学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该门课程理论课授课学时设置为96学时,有些学校为80学时,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共96学时的理论教学,每学期48学时。其中在电路上学习的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分析、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电路;电路下的学习内容包括正弦稳态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稳态电路、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和二端口网络分析。可见电路课程内容多,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在保证电路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的基础上,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精选、压缩,例如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这部分内容可只做简单介绍,基本滤波器电路及其频率特性甚至可以忽略,因为后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还要详细讲解。对于一些理论推导可从简,压缩出来的学时可适当的补充简单非性电阻电路的学习,为学习非线性电路理论打下基础。
二、丰富教学手段
上课时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时,以图1中的RLC串联电路为例[1],若参数RLC已知,输入电压为u(t)=Ucos(ωt+θ),求电容两端的电压u(t)的稳态响应,如果按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先要建立以u(t)为响应的电路方程,得LC+RC+u(t)=u(t)
很显然是一个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要求u(t)的稳态响应,必定要求解这一微分方程的解,如果电路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独立动态元件,建立的微分方程必定是一个高阶微分方程,解高阶微分方程很繁琐,有没有一种方法使得列写的电路方程是代数方程?从而引出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其次针对目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不够的矛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ultisim软件仿真,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3],Multisim提供了多种元件和虚拟仪器[4]。利用Multisim元件库中提供的元件搭建仿真电路,然后用虚拟仪器显示输出结果,从而对电路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如同在真实的实验室中搭建真实的电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重点放在演示上,搭建仿真电路的具体过程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来完成。
三、Multisim辅助理论教学实例
以三相对称电路为例,三相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传输线路构成,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接方式有星形(Y)联接和三角形(Δ)联接,因此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有Y—Y,Y—Δ,Δ—Y,Δ—Δ四种联接,Y形和Δ形之间可等效变换,都可等效为Y—Y联接,Y—Y联接,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中xsc2显示三相电源的波形,XMM1,XMM2,XMM3分别用来测三相负载的线电流,XMM4测U1与U2之间的相电压,XWM1用来测第一相的有功功率,XMM5测中线上的电流。
1.理论计算。三相负载对称情况下,设三相电源的线电压分别为=220∠0V =220∠120V =220∠-120V
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的相电压,即电路图2中,节点1和节点2之间的电压,有=-=380∠30
第一相的线电流===1.556∠-45
然后可写出其余两相,可得
第二相的线电流=1.56∠-165A
第三相的线电流=1.556∠75A
由于是对称联接,所以中线上的电流为0
功率因数cosθ==0.707
第一相负载的有功功率P=UIcosθ=242W
2.仿真结果。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XMM1,XMM2,XMM3的读数均为1.556A,XMM4的读数为380.951V,XWM1的读数为42.081W,功率因数为0.707,XMM5的读数近似为0,说明电源中线和负载中线之间的电压为零,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3.负载对电路的影响。在图1中,将第一相中的R改为50Ω,其他参数不变,由于有中线,忽略中线阻抗的情况下,无论负载是否对称,其相电压总是对称的,各相相对独立,其理论计算方法同1,可计算出I==1.97A,I=I=1.56A,P=UIcosθ=194W,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与理论计算一致。
在图1中,第一相中的R然仍为50Ω,其他参数不变,将中线去掉,三相负载不对称,就得到非对称三相三线制Y—Y联接其中XMM5用来测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之间的电压,其他仪表测试的电量同图1,仿真结果如图5,从图5中可以看出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之间产生了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取决于三相负载不对称的程度,严重时会使三相负载工作不正常,所以Y-Y联接时中线非常重要,并且在中线上不允许安装保险装置。
四、结论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将multisim引入到电路课堂教学中,通过更改参数,电路的连接方式,在课堂上实时演示给学生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出来,使学生不断的掌握电路的本质。利用Multisim辅助教学,可以巩固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岚,叶庆云.电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马小三,章家岩,李绍铭.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28):113-114.
[3]马文忠,胡慧慧,李新瑞.《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66-67
[4]赵春华,张学军.Multisim9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