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30杨华
杨华
摘 要 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73-0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改变传统的单纯性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就此浅谈个人的点滴看法。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1.进行情感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其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喜欢这门学科,乐意接受其所讲授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多鼓励引导;解决问题时,要加强表扬;当自主解题出现错误时,要赞赏他勇于自主学习的表现。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兴趣,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做进一步的思考、探究,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言语去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去发现,去探索。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可以查漏补缺,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内容后,学生自觉地复习,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它新知识的掌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的速度逐渐减慢。因此,每上完一堂课我都要求学生及时地将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印象才会深刻。及时且适当的复习,有助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易遗忘,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要学的是有用的数学,学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做几道题,而是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学习数学非常必要。在课堂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让学生学习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价值的数学,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又要注意揭示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是广为数学教师所接受的。情境暗含着数学问题。所有问题情境只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四、渗透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思维的混乱性。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又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12,5+5=10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书中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情景图,然后提出问题:a.从情景图的分析说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b.每两个进行比较大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c.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针对这三个问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表达的能力,感悟到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