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6-05-30蓝蒜卿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化学习者教材

蓝蒜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69-01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内容分散,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是常有的事。这时就得通过复习,使知识得到沉淀。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学会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 主动学习

1.生活激趣。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科学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因此复习课要借助生活从新的角度,引发新的思考,给学生新的感受,使学生产生复习的兴趣,从而沟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形成网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系统的、完整的印象。

2.故事激趣。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复习,无疑效果最好。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故事情景、依托故事情景,在故事情景发展变化中复习数学、体验数学。例如,可采用小组学习,开展数学故事会、学习擂台赛等活动,形成竞争态势,吸引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在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旁观者”,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握时机 提高效率

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适时复习。小学数学知识由浅入深,联系紧密。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教师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选择好教学的起点,以点带面,渗透辐射,使学生在复习中自然地进入新授知识的学习,使之水到渠成。

2.在新知识的巩固内化中及时复习。教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层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以获得新的知识。从新知识的学习→初步认识→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和方法论,需要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巩固、内化、反馈、纠正的过程。把复习贯穿于巩固内化中,在巩固内化中逐步使学生形成新的正确的表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在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综合复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的各部分知识体系散布于一至十二册教材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于同一体系内单一解题方法和知识已经初步掌握,因而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前后发展的线索,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4.在遗忘曲线节点内及时进行复习。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看出,学习20分钟后记忆只保留了58.2%,一天后剩33.7%。因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识记新材料的1~24小时,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只要稍加复习就可以“记忆犹新”,否则就会“形同陌路”。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预防遗忘。

三、串点成线 形成系统

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基准,视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有时候复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且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建构知识新系统。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内化学习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