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助学公益岗位建设研究

2016-05-30赵炜祝洪涛郑慧琳

学理论·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岗位设置

赵炜 祝洪涛 郑慧琳

摘 要: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将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中,对被帮扶和帮扶学生以及学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具体原因,把学业困难学生划分为学业不佳和心理亚健康两种类型,针对性设置学业援助公益岗和心理助学公益岗,招募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助学岗位并完善岗位建设。既达到帮扶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公益精神。

关键词:学业帮扶;岗位设置;心理助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96-02

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精神是高等教育的职责之一。同样,学业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管理和服务好这部分学生群体,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困难,是学校学风建设所需,更是学校培养目标所在。将大学生的公益精神培养嵌入高校助学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切实有效的岗位建设促进学业帮扶工作,可以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一、高校助学公益岗位建设的意义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但是,我国公益文化及公益事业发展相对落后[1]。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高校助学公益岗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公益服务的平台,培养大学生公益精神,使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陶冶自己的心灵,体会到奉献的满足感和一种被人需要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有力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取代了由国家分配工作,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变为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综合素质相对下降,造成了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复杂化。从客观原因分析,生源地教育水平不同、家庭贫困、父母关系不和谐或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是造成其学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从主观原因分析,专业认知偏差、严重偏科、缺乏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沉迷网络游戏、感情受挫等是造成其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学业困难原因复杂化的具体情况向高校助学公益岗位的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校助学公益岗位建设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勤工助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助学公益岗位的建设研究相对较少。部分国内高校近几年在助学公益岗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山大学在2011年10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设立勤工助学公益岗,重新修订《中山大学学生奖励管理规定》和《中山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新增社会活动公益要求和勤工助学公益岗并配套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公益岗;玉溪师范学院的勤工助学岗位分为有偿型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有偿性岗位即有薪酬的岗位,以经济帮扶为主要目的,公益性岗位无劳动报酬,以能力提升为主要目的。但其2013年勤工助学聘任工作实施方案主要针对有偿性勤工助学岗位,对于公益性岗位没有详细的实施方案。

2013年起,中国海洋大学鼓励院系积极设置“助学公益岗”,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社会奖助学金获得者提供公益服务的平台,组织他们与受到学业警示的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并要求院系在四助岗位中明确“学业警示学生帮扶岗”,协助辅导员对助学公益岗进行管理。

三、助学公益岗位建设的具体做法

2010年,学校教务处重新修订了《中国海洋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明确提出一级、二级、三级学业警示,转入下一级学习和自动退学的指标。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优良学风建设,为学生学习与学业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扶,学生工作处在学生“四助”岗位中明确设立“学业警示帮扶岗”,并定期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学业现状及帮扶情况调研工作,全面掌握学业困难学生的动态信息,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学院在已设立的有偿岗即“学业警示帮扶岗”的基础上,于2013年9月正式设立助学公益岗,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和完善,形成了符合院系实际的助学公益岗位组织结构,设置方案和考核机制。为学生公益服务精神的培养和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有益平台。以下是进行助学公益岗位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严密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关键

在院系党委副书记的指导下,构建由辅导员、团委助理、学业警示帮扶岗学生组成的帮扶领导小组。由辅导员、团委助理牵头,选拔学习优秀、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有偿岗,共同制订本学年帮扶目标,并由有偿岗学生全面负责督促和跟进帮扶工作的开展。

(二)有针对性地分类设岗是重点

1.建立预警机制,划定帮扶范围

学业帮扶对象不仅限于受到学业学籍警示的学生,还将可能产生学业困难的学生也纳入帮扶范围,既能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正常完成学业,也能够帮助没有退学危险,但仍有进步潜力的学生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成绩,为其下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2],进而促进院系优良学风建设。帮扶领导小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被帮扶人员名单,确立被帮扶人员库:(1)每学期初根据教务处反馈的学业学籍警示名单以及从教务处系统查询学生挂科情况确定学业重点帮扶对象;(2)通过主要学生干部反馈,了解学生生活动态如是否沉迷网络游戏、逃课,家庭是否发生重大变故等,确定主要心理帮扶对象;(3)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抽查上课出勤情况,与学生谈心等方式,确定一般帮扶对象;(4)在入学初掌握学生生源地信息和家庭基本情况,组织学生填写成长档案等,确定潜在帮扶对象。

帮扶领导小组成员主动联系以上情况的学生,摸清学生学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总结被帮扶库人员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将被帮扶人员划分为学业不佳型和心理亚健康型,并针对性地设置了学业援助公益岗和心理助学公益岗。

2.招募帮扶人员,明确岗位职责

帮扶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业帮扶工作的开展和实际帮扶效果。院系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前提下选拔奖助学金获得者、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中品学兼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业援助公益岗;选拔热心公益,性格开朗,有一定心理辅导基础或对心理辅导感兴趣的同学担任心理助学公益岗。通过对帮扶队伍进行集体动员和培训的形式,使帮扶人员明确岗位的职责和帮扶的目标。

学业援助公益岗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或某科目较差的同学开展一对一辅导。其主要职责为:(1)通过成绩分析,约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业困难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帮扶目标;(2)根据帮扶双方无课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每星期开展不少于4个小时的一对一帮扶;(3)了解受学业困难同学的思想状况及日常表现,及时向帮扶领导小组汇报,并按时填写《帮扶档案》;(4)及时总结帮扶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帮扶内容与形式。

心理助学公益岗主要针对专业认同度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沉迷网络、家庭经济困难或发生突然变故、遇到心理或情感等问题的同学开展心理辅导。其主要职责为:(1)日常生活中,了解学业困难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谈心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其排遣心理压力,树立信心,防止自卑心理产生;(2)关注家庭突然变故或遇到感情危机同学的身心状况,及时向辅导员反馈,共同帮助其顺利渡过难关;(3)每学期邀请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认知讲座,加强专业认知度,提高学习兴趣;(4)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同学,必要时可联系心理辅导老师,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及学生家长合力帮助学生战胜心理困难。

3.匹配最佳帮扶搭档,形成帮扶长效机制

帮扶的过程,是帮扶双方共同进步的过程。帮扶人员为学业困难学生解释学习疑问、解答生活困惑的过程中,不仅被帮扶的学生可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重拾学习信心,帮扶人员自身也可以加深对知识和生活的理解并且提升知识提炼、阐述的能力[3]。在被帮扶人员与帮扶人员自由组队的前提下,帮扶领导小组根据性格类型、选课情况、宿舍安排等对两库人员进行一对一匹配,为帮扶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保障,并逐步形成帮扶长效机制。

(三)完备的考核激励机制是保障

完备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是推进学业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每学期召开1~2次帮扶工作动员大会或经验交流会,以各结对小组的《助学公益岗帮扶档案》为参考,以帮扶效果为依据,采取评分制方式,由帮扶对象和助学公益岗同学互评、学业警示帮扶岗同学评分、辅导员评分共同评出优秀帮扶人员和进步较快的被帮扶人员。通过树立帮扶典型,使各帮扶小组形成“比”“赶”“超”的竞争氛围。

此外,在学院志愿者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参与助学公益岗服务的时间可作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服务时长达到要求的可申请实践学分换算,并可为其出具志愿服务证明,调动了部分热心公益活动学生的积极性。

截至2015年10月,累计有33名学生参与助学公益岗,服务时间达1 500余小时。两年来,担任助学公益岗位学生的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并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如2013级的刘同学在参与帮扶过程中成绩由第八名提升至第二名。被帮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学院受学业警示学生的数量从2013年9月的26人减少至19人。

四、助学公益岗位建设的有益经验

首先,学业困难学生成绩不好是表象,造成学业困难背后的原因是关键。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深究根本原因,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开展帮扶工作,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分类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匹配最佳帮扶搭档,有目标,有针对地开展帮扶工作,既能提高被帮扶人员的学业成绩,帮扶人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加深,从而促进了院系整体的学风建设;最后,将学业帮扶纳入志愿服务范畴,极大促进了热心公益学生的积极性,既保证了帮扶工作的开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公益精神。

参考文献:

[1]蔡勤禹,张家惠.我国企业慈善发展现状与前瞻[J].文化学刊,2008(3).

[2]袁安府,张娜,沈海霞.大学生学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3]陈延哲,刘德英.哈佛大学学业辅导制度的设置与启示[J].高校辅导员,2013(5).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岗位设置
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构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科研单位管理岗位优化设置研究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帕累托改进策略
浅谈医院岗位设置与聘后管理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方法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