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悟空的金箍去哪了——浅析约束力对行为准则的影响

2016-05-30安雨晨

资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玉帝约束力天庭

安雨晨

读过《西游记》的大家对这么一个情节不应忽视。师徒取得真经,回如来处听封。分封完毕,悟空便对唐僧说道,现在我也成佛了,跟你一样,应该不用再戴个金箍了吧,你就念个”松箍儿咒”,把那金箍去了吧。唐僧回答说,当初因你难管,才用这个办法制你,现在你已成佛,那箍自然没了,不信你摸摸看。悟空伸手去摸一摸,果然没了。

那悟空头上的金箍哪儿去了呢?这个得从悟空的身世说起。

孙悟空本天生石猴,无父无母,当然也无其他亲人。落世以来就没有父母的管束,没有亲人可以依靠,所以做事无拘无束,不懂规矩。后来历尽千辛万苦,拜得菩提祖师为师,学成诸般本事。第一次有了教他规则的人,他也能够在社会的法规内生活。可是下山之前,祖师却明言,不再承认这个弟子,于是悟空便又成为了一个无牵无挂的干净之身。没有了法规的约束,他则不再遵守生活的法则。正因如此,才有后来大闹天宫的酣畅淋漓。可是这种做法却是与已建立起法规法则的社会生活背道而驰的,为了维持这份维护社会安稳的体系,才会有天庭众神众将的对立面出现。而解决这次祸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纳入社会的圈子里,让他融入体制,在规则下生活,这样才能被别人接受。

老于世故的太白金星,深知了这一点,所以几次劝说玉帝,采取招降的策略,他深知只要让悟空变成“圈内人”,就便于管束了。从天庭的角度看,这应该是最佳策略,而且差点就成功了。只是因为玉帝对悟空的重视不够而并未真正当“自己人”看待,才逼得他两度反下天庭。

最后孙悟空受观音点拨,做了唐僧的大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就通过唐僧而联入了社会之网,那一套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便对他有了约束力。唐僧既是人间君主李世民的臣民,又是如来佛祖的虔诚信徒,跟玉帝为代表的天庭关系也不错。有了这诸般社会关系,作为他的徒弟,悟空在取经路上的缚手缚脚也就事出有因了。为了唐僧便于管理,观音菩萨用计在他头上加了一个金箍,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约束力,使得悟空在做事时多所顾虑。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观音给悟空戴的金箍,是她在西天接受使命时如来佛所给。而在《西游记》一书中,如来佛不仅具有最高的本领,更是处在整个宗教世界的金字塔之尖,他所代表的正是社会最高的权威与规范。那个金箍,不正可以看作那一套社会规范的一个象征吗?金箍作为规则的象征,悬在孙悟空头上,在取经的途中时刻提醒着他,要在“圈子”内生活,在规则下办事。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随着人猿揖别,由自然之群而逐渐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社会的动作与发展,需要维系其正常秩序以及个体间的关系。赖以维系者,可分几个层面而言。最浅的层面是制度,包括政治、法律等社会制度;中间层面是规范,一整套逐渐形成的社会规范;而最深的层面便是观念,是以高卑定位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这几个层面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中国古代所谓的礼制。

在礼制的作用下,整个社会便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恰如一张大网。网住了,便无从挣脱。只要你是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想不受其影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其影响力又极大,任你如何有才,多大本事,也抗衡不了。

最后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四人最后取得真经,被如来分封,孙悟空也成了佛,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如来的认可,更深层次的是他终于被这个社会所认同。

开始,这个金箍只不过是对孙悟空行为的约束,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的表征,是人性对猴性驯化的规范;而后,这个金箍逐渐上升为对孙悟空身心欲望的外在制约。待到孙悟空成为佛时,这个金箍,已成为其自觉的高度理性的甚至可以约束或化解内心欲望的神秘力量,也就是说,它已内化了,已经融入到孙悟空的血脉之中,并已成为行御其气血甚或凌驾其上的灵魂,金箍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了。

猜你喜欢

玉帝约束力天庭
没有人不怕我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The Watcher
开心一刻
天上掉下个玉帝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
守望中的妈妈
大学生内约束力测度研究
打扫“天庭”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