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的黄标车去哪儿
2016-05-30陈泽斌
陈泽斌
“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为了改善大气空气质量,2015年全国各地必须全力抓好黄标车淘汰工作。
2015年底,环保部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全国共淘汰2005年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7.55万辆,占淘汰任务的100.53%,提前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黄标车淘汰目标任务。这些被淘汰的黄标车最终去了哪儿?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记者近日就此走访了中山市中炬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炬公司”),探寻被淘汰黄标车的去向。
报废之前还有很多手续要办
走进中炬公司,一个宽敞整洁的办证大厅映入眼帘,“中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中炬公司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的牌子格外显眼,业务范围显示为“报废车注销登记”。“这是为了方便黄标车车主办理报废手续设置的。”中炬公司负责人何中民介绍,为了推动黄标车淘汰,中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和中山市环保局专门在中炬公司设置办公地点,对报废手续集中办理。
“黄标车淘汰可是一个细致活,很多手续都要做细、做好。”何中民指出,黄标车车主淘汰车辆的时候要提供一系列的书面材料,而拆解公司也必须对车辆信息进行全面的核查。
“车架号、发动机号、车牌、车样、车主个人相片、车主身份证、车主行驶证……”在办证现场,记者随手翻阅一份资料,A4纸打印的资料足有四五厘米厚,上面几乎涵盖了车辆的所有信息,而且全部拍照记录。“车辆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证件,都必须有。”何中民说,交警对报废车辆都有非常严格的流程,所有信息都必须对得上,防止造假。
在办证大厅外的一块空地上,一个工作人员拿着喷雾器对车辆的骨架进行喷洗,然后用白纸拓下了该车的车架号,随后是发动机型号等。“每台车都要拓,一台车花十几分钟。”刘师傅一边干活一边介绍说。
交警也会对车辆的信息进行核对,检查无误之后,工作人员会给车主发放回收证明以及注销证明,“车主提供的资料里面有一个账户,他们拿着这两个证明到指定的办理点,就可以领取黄标车淘汰补贴了。”中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标车涉及到淘汰补贴的发放,所以报废手续更加严格。
“普通的机动车报废,就少了提交账户、对档等手续,其他都差不多。”何中民提到,黄标车淘汰相对严格,不过普通车辆也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半小时让整车变零部件
“车辆信息核对无误并拍照存档后,就要过磅。”何中民说,对于报废的汽车,车主还可以拿到一个车辆“残值”。“2015年7月15日以前,每吨为350元;7月15日之后,由于市场行情不景气,每吨调整为230元。”过磅之后,汽车开始进行切割拆解。
记者在现场看到,拆解车辆是流水线工作,有人负责拖车,有人负责拆解,还有人负责回收等。工作人员首先要对车辆进行放油泄液,将车中尚存的机油、防冻液等排放干净,以防止在之后的切割过程中起火。
清除这些易燃液体之后,工作人员将车内的空调、座椅、内饰、胶皮带、玻璃等拆除,这些零件的拆除一般都是手工完成。接下来,利用等离子切割机对车头盖四周进行切割,让发动机裸露出来,然后用机械把发动机拆除出来。“发动机用的钢材非常坚硬,后面的机器处理不了,必须先单独拆除。”何中民表示,拆除出来的发动机也要单独处理。
摘除发动机后,汽车的轮毂、轮胎、车架一一被拆卸下来。清理掉这些部件后的汽车,就剩下一个空壳了。这些汽车进入下一个工序,由一台大型的机械把它们撕成小块小块的“铁板”。“铁板”随后被送上自动拆解线,经过机器的切割、分选等,变成铜块、铝块、铁块、塑料等,从不同的出口分类排出。
“这个处理线里面,设置了磁选,可以对铁进行吸附;有涡电流系统,可以把铁以外的物质按照比重不同分类筛选。”何中民指着处理“铁板”的大机器说,出来的物料有回收价值的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再生利用的则交给有资质的环保公司进行集中处理。
“正常来说,拆一台车大约需要30分钟。”何中民说,中炬公司正常一年能够拆解1000台汽车,然而由于2015年中山市大力推动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入10月份过后,公司每天拆解的汽车就多达100台。“工人们都开玩笑说,我们是用一年时间完成了10年的拆解量。”
“中山有资质的定点拆解单位就两家,所以今年他们的拆解任务都是非常繁重的。”中山市环保局副局长杜敏提到,不仅拆解任务繁重,而且黄标车的堆放都是个问题,中山市环保局为此还专门协调了相关单位为拆解公司提供临时堆放点,方便企业开展工作。
在中炬公司的拆解车间,偌大的停车场里还密密麻麻停放着各种报废的摩托车。“摩托车的拆解工艺也大同小异,不过由于体积小、部件少,拆起来简单多了。”
拆解企业需要延伸产业链
“通常来说,比较有价值的保险杠、车灯、叶子板等可以作为废旧零件进行再利用,以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中炬公司拆解人员说,至于发动机、车桥、变速器等会严格地进行肢解,防止这些部件流入市场,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不过,由于今年集中淘汰,废旧零件的再次利用没有什么市场。”何中民提到,经过2015年的集中淘汰,同类型的黄标车很多都已经淘汰完毕,拆解出来的废旧零件没有匹配的车型能用了,所以只能够当成废品来卖。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的拆解量虽然很大,但是利润基本没有。”何中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废钢的价值是550元/吨,“相当于80年代的水平。”以一吨的汽车为例,报废拆解公司要雇车去把它拖回拆解厂,拖车费大约为150元;拆解人工费大约95元,每吨汽车的残值230元,拆解耗电大概30元。这样算下来,一吨的汽车,拆解费用达到505元。“如果算上其他的机器折旧,场地租金等,基本上是不挣钱的。”
据何中民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机动车拆解企业,采用的还是以粗放的生产模式为主,即拆解之后作为废旧材料直接销售。“这种模式受到市场影响比较大,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实际上,报废汽车拆解后可得到大量再生资源,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铅、铜、铝、锡)、贵金属(铂)、玻璃、工程塑料、皮革等都属于可再生材料;电器配件(发电机、电动机、灯玻璃、门窗)、电子配件(传感器、ECU、执行机构)、标准件(门窗玻璃、紧固件、连接件等)等都是可再生用件。
“这些用件,部分翻新之后可以直接利用。”业内人士介绍,发达国家的汽车可用零部件再制造利用率达到35%左右,而我国拆解的可用零部件再制造利用率很低,“再生利用率还不到5%。”何中民提到。
“关键还是观念的问题。”何中民认为,由于消费观念的影响,加上我国质量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使得民众对“翻新件”“再生件”的使用存在质疑,普遍的观念都是“用新不用旧,旧的肯定质量不过关。”
“在现在的这种状况下,企业必须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对于如何面对当前这种不利的发展局面,何中民打算改变现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改变汽车拆了就卖的简单模式,把拆解后的零部件作为生产原料,开发新的产品,“做做汽车配件,或者模具等,这样可以减轻价格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