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淑梅:75岁写平民史

2016-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悲情作品集华文

今年八十高龄的“传奇奶奶”姜淑梅的第三本书《长脖子女人》获得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再写人生传奇。

姜淑梅出生于1937年,山东人,1960年逃荒至黑龙江。她60多岁才跟着女儿学习认字,75岁开始学写作,不到一年,创作10余万字。她的文字发表在《读库》上,大受欢迎,随后又在《新青年》《北方文学》等刊物上陆续发表,并很快出版了作品集《乱时候,穷时候》。

姜淑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知道什么样的故事大家爱听。一上来就讲,不拐弯抹角,没有技巧,反而无招胜有招。她的故事有的像出自《聊斋志异》,比如《闹黄皮子》,新奇荒诞,又活灵活现,看得人又笑又有点怕。有的是乡人轶事,有的是姜淑梅亲身经历的故事,如《挨饿那两年》《卖碱》等。在《挨饿那两年》一文里,看得出她当年是多么举步维艰:儿子饿得抬不起头,自己饿得几乎看不见路,数次想带着孩子去自杀……后来终于逃荒到了黑龙江,能吃饱肚子了,可也仅仅是能吃饱而已,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下地做饭,第四天就开始熬碱挣钱。她性子极为要强,恪守“宁可累死在东北,不能穷死在东北”的信条,把艰辛的日子硬是像熬碱一样,熬出了最精华的部分。

姜淑梅一直信奉父亲的话:别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做错了事,就不要去想,想也没有用。她平静甚至带点风趣地讲乱时候、穷时候,没有悲情渲染,没有激烈控诉,甚至没有任何评价,只有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至于意义,请读者按需自取。

猜你喜欢

悲情作品集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集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悲情英雄
作品集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诗歌作品集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