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湄公河上游傣泐王国的历史再考与重构

2016-05-30李小梅高金和

学理论·下 2016年3期

李小梅 高金和

摘 要:清铿王国(15世纪—1914年)是历史上傣泐人在缅甸东部、老挝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国家,历史上和西双版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15世纪建立,到1914年灭亡,清铿王国前后持续了500多年的历史。最终,湄公河以西地区(西清铿)被纳入缅甸版图,湄公河以东地区(东清铿)被纳入老挝版图。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研究清铿王国的历史兴衰,对于研究缅甸东部、老挝西北部历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傣泐;清铿王国;历史重构

中图分类号:K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44-02

清铿王国(15世纪—1914年)是历史上傣泐人在缅甸东部、老挝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国家,历史上和西双版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清铿王国被湄公河一分为二,湄公河以西地区(即西清铿)以孟约为中心,面积约有8 000平方公里,湄公河以东地区(即东清铿)以芒新为中心,面积约有6 700平方公里,领土面积共计约为1.47万平方公里。清铿王国位于中缅泰老四国交界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曾多次被外国势力争夺。

从15世纪建立,到1914年灭亡,清铿王国前后持续了500多年的历史。清铿王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清铿王国统治前期(15世纪—1568年),王国定都清铿,被中国的西双版纳统治;第二阶段,清铿王国统治中期(1568年—1887年),王国定都清铿,被缅泰两国争夺;第三阶段,清铿王国统治后期(1887年—1914年),王国定都芒新,被英法两国争夺。最终以孟约为中心的湄公河以西地区(即西清铿)被纳入缅甸版图,以芒新为中心的湄公河以东地区(即东清铿)被纳入老挝版图。

一、清铿王国统治前期(15世纪—1568年)

从15世纪—1568年,属于清铿王国统治前期。这一时期,清铿王国的首都位于湄公河东岸的清铿,被中国的西双版纳统治。

根据传说,清铿王国的创建者是一个名叫昭法德诺(又名昭华罗格、昭英班)的人。昭法德诺是西双版纳景龙(即景洪)宣慰使的儿子,被放在竹筏里沿湄公河顺流而下流放到清铿一带,娶了一个戴三尾螺的老族女子,建立了清铿王国,定都清铿。昭法德诺建立清铿王国的确切时间不详,但是根据推算应该不会晚于15世纪。

在西双版纳勐泐王国历史上,有两个人和昭法德诺有着类似的遭遇。第一个是勐泐第九世召片领刀坎(1347年—1391年)。根据《泐史》记载,刀坎也娶了一个戴三尾螺的老族女子。因此,昭法德诺和刀坎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第二个是勐泐第十一世召片领刀更孟(1413年—1415年)的长子刀霸供。根据《泐史》记载,刀霸供兄弟被其继父第十三世召片领奢陇法(1417年—1428年)放在竹筏里沿澜沧江顺流而下流放。因此,昭法德诺和刀霸供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从清铿王国的创建过程可以看出,清铿王国历史上和西双版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笔者从《泐史》中找到了清铿王国早期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清铿就是《泐史》中提到的整欠(即景千)。根据《泐史》记载:“以前整欠(即景千)原属景永,为子侄之邦,自叭烈雷至法雅,皆臣属景永。小历930年(1568年),缅王法稣妥昙摩逻(莽应龙)战胜景永,并兰那之五勐,纳入缅甸之势力范围,整欠酋法雅派守兵十名,扈从缅王至缅京阿瓦,并贡长刀十把,缅以五勐归法雅管辖。”[1]叭烈雷就是清铿王国的第一代统治者昭法德诺(在位年代不详),法雅就是清铿王国的第七代统治者披耶銮(诺乔)(1568/9年—1576/7年)。也就是说,1568年以前,从第一代统治者到第七代统治者统治时期,清铿王国一直属于景永(即西双版纳)的领土。1568年以后,清铿王国才属于缅甸管辖。

勐勇的情况根据《泐史》记载:“勐勇乃宣慰使之子之食邑。自诏稣南达萨图鲁食采于勐勇以来,每逢守夏节始及守夏节终,皆进贡父国景永。凡事追随宣慰使,唯宣慰使之马首是瞻。小历930年(1568年),缅王法稣妥昙摩逻(莽应龙)来攻,勐勇酋惧,逃匿。派先稣领带兵丁十人往迎,并扈从缅王至阿瓦,缅王遂委任先稣领归就勐勇酋长职务。先稣领岁以包金腊条贡献缅王,相沿至今。”原来,从诏稣南达萨图鲁到先稣领统治时期,勐勇一直属于景永(即西双版纳)的领土。直到1568年,勐勇才属于缅甸管辖。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清铿王国位于中缅边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清铿王国一直都是中、缅两国的势力范围。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就是,清铿王国统治者需要定期向中、缅两国进贡并宣誓效忠,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父,以缅甸为母”的权力格局。

二、清铿王国统治中期(1568年—1887年)

从1568年—1887年,属于清铿王国统治中期。这一时期,清铿王国的首都位于湄公河东岸的清铿,被缅泰两国争夺。

1747年—1748年,清铿王国发生了一场“水牛战争”。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缅甸人对清铿王国产生的持续影响。根据《勐勇纪年》记载,这个事件的大致情况如下:清铿王国的臣民接连几次去偷附近勐勇人的水牛,虽然当时勐勇也归清铿王国统治,勐勇人却强烈反对清铿人的这种强盗行径。勐勇军队袭击了清铿,并摧毁了清铿国王的王宫。清铿国王请求阿瓦国王居中进行调解。阿瓦国王做出的判决却有利于勐勇,认为清铿国王需要向勐勇赔偿由盗牛案造成的一切损失。此外,勐勇也乘机摆脱了清铿王国的统治。《清铿纪年》中也承认这是清铿王国的一大损失。

1804年,缅甸军队被泰国人赶出清盛之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此后,清铿王国曾先后多次被清迈军队和难府军队占领。1805年、1812年、1838年,清迈军队和难府军队先后三次入侵清铿王国。芒新先后三次遭到袭击,前两次都是兰那王国国王卡维拉(1782年—1816年)统治时期发动的,因此又被称为“卡维拉战争”。芒新接连三次遭到袭击后,人口急剧减少,此后被荒废了将近40多年。1849年、1852年、1854年,泰国军队先后对景栋发动了三次战争,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1854年,第三次景栋战争失败后,泰国军队和泰阮人对清铿王国的袭击才宣告结束。

1835年,景栋国王玛哈卡南(1815年—1857年)娶清铿王国公主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昭特帕玛尼堪,次子孔泰。由于景栋王室和清铿王室之间有着血缘关系,景栋和清铿结为兄弟之邦,以景栋为长兄,以清铿为幼弟。清铿承认景栋的宗主权,景栋又承认缅甸的宗主权,清铿也就间接地承认了缅甸的宗主权。

由于和景栋关系密切,1855年,清铿国王昭纳赛(1831/2年—)把首都从湄公河东岸的清铿迁到湄公河西岸的孟约。1860年,景栋国王玛哈卡南的长子昭特帕玛尼堪(1860/61年—1860/61年)继承清铿王位,并于同一年去世。1863年,昭特帕玛尼堪的弟弟孔泰(1863/4年—1880/81年)继承清铿王位。1881年,孔泰继承景栋王位时,把清铿王位传给他的表亲昭法萨里诺堪(1880/81年—1901/2年)。孔泰在位期间(1881年—1886年),景栋和清铿关系密切。

1886年,孔泰去世后,孔泰之子昭苏继承景栋王位。昭苏在位期间,由于他在清铿王国的湄公河西岸地区不断挑起事端,导致景栋和清铿的关系持续紧张。1887年,清铿国王昭法萨里诺堪又把首都从湄公河西岸的孟约迁回到湄公河东岸的芒新。

三、清铿王国统治后期(1887年—1914年)

从1887年—1914年,属于清铿王国统治后期。这一时期,清铿王国的首都位于湄公河东岸的芒新,被英法两国争夺。

1866年—1867年,在芒新荒废了将近40多年后,清铿国王孔泰(1863/4年—)派人重新开发芒新。1887年,芒新城修建完工,清铿国王昭法萨里诺堪把首都从湄公河西岸的孟约迁回到湄公河东岸的芒新。

昭法萨里诺堪统治时期,清铿王国的权力格局非常复杂。由于势单力薄,清铿王国同时需要向清迈、难府、景栋三方效忠,而清迈、难府又向泰国效忠,景栋又向缅甸效忠。由于景栋和清铿关系持续紧张,引起了泰国的严重关切,泰国政府派出军队保护清铿。1889年,清铿王国正式成为泰国曼谷王朝的属国。

随着英法殖民者的到来,芒新的权力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英国吞并缅甸的同时,法国也吞并了法属印度支那。从1893年到1895年,为了避免直接发生军事对抗,英法两国同意把清铿王国作为一个缓冲区。清铿王国被一分为二,以湄公河作为界河,湄公河以西地区(即西清铿)由英国控制,面积约有8 000平方公里;湄公河以东包括芒新在内地区(即东清铿)由法国控制,面积约有6 700平方公里。

1905年—1914年,芒新始终处于动乱之中。由于地理上和西双版纳接壤,清铿王国经常受到西双版纳政局动荡的影响,尤其是西双版纳南部勐捧、勐腊发生内乱时。有时,就像勐勇对清铿王国位于湄公河西岸地区造成的挑战一样,勐捧也会和清铿王国争夺湄公河东岸地区。1892年—1903年,芒新一带不断遭到勐捧的武装袭击。西双版纳难民源源不断涌入芒新使得局势更加恶化。1903年,西双版纳发生宫廷内乱,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带着他的300—400名随从逃到芒新,打算在芒新长期定居下来。这些事件使得清铿国王昭孟昂坎(1903/4年—1914年)和法国人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

1914年底,清铿国王昭孟昂坎和法国政府当局的关系恶化到最低点。1914年12月4日,昭孟昂坎带着100—250名随从逃出芒新。随后,昭孟昂坎发动起义,组织游击队对法国在芒新的驻军发动袭击,结果遭到法国军队的野蛮镇压。起义失败后,昭孟昂坎流亡到景龙(即景洪),后于1924年在景龙去世。清铿王国也丧失了在法国保护国中享有的特殊地位,被并入法属印度支那下辖的老挝版图中去。

格兰特·埃文斯在《老挝史》一书中对此事有着详尽的记载,书中提到:“1914年,法国人也面对了保守派在芒新的傣仂族人起义。该城于1904年从临近的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曼陀罗中分裂出来。法国人本已经成功说服了当时执政的亲王,但1907年他的一个儿子昂坎继位后,该蒙的贵族们为争夺权力展开长时间的斗争。昂坎因法国人削弱了他原本的君权而奋起起义;他逃入西双版纳,从那里与法国人进行了两年的零星战斗,但最终毫无结果。”[2]

四、清铿王国的王族世系

从15世纪昭法德诺创建清铿王国,到1914年昭翁坎统治结束,清铿王国历史上一共有28位统治者。根据《清铿纪年》记载,清铿王国统治时期,清铿王国的王族世系如下:(1)昭法德诺,又名昭华罗格、昭英班;(2)昭岩诺孟;(3)昭素朵;(4)约昭,又名昭孟约(1502/3年—1524/5年);(5)昭松孟,又名陶盛(1524/5年—1542/3年);(6)昭孟赛,又名披耶赛、蒙赛(1540/1年—);(7)诺乔,又名披耶銮(1568/9年—1576/7年);(8)通坎登,又名披耶通普(1576/7年—1598/9年);(9)昭盛木,又名昭法卡孟提、维猜颂堪(1598/9年—);(10)玛哈黛维(1612/3年—1637/8年);(11)披耶干蓬(1637/8年—1638/9年);(12)姓名不详(1637/8年—1654/5年);(13)昭纳赛(1657/8年—);(14)昭乔(—1662/3年);(15)昭努塔(1662/3年—1679/80年);(16)昭旺萨(1679/80年—1733/4年);(17)昭英塔库曼(1733/4年—1752/3年);(18)卡迪亚拉旺萨(1752/3年—);(19)昭法文素(1781/2年—1783/4年);(20)卡迪亚拉旺萨(1783/4年—1796/7年)(第二次登基);(21)昭猜诺(1796/7年—1824/5年);(22)昭英班(1827/8年—1828/9年);(23)昭卡迪亚旺萨(1835/6年—);(24)昭纳赛(1831/2年—);(25)昭特帕玛尼堪(1860/61年—1860/61年);(26)孔泰(1863/4年—1880/81年);(27)昭法萨里诺堪(1880/81年—1901/2年);(28)昭孟昂坎(1903/4年—1914年)[3]。

综上所述,清铿王国(15世纪—1914年)是历史上傣泐人在缅甸东部、老挝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国家,历史上和西双版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15世纪建立,到1914年灭亡,清铿王国前后持续了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清铿王国不可避免地被各种外来势力争夺,最早是中国的领土,后来被缅、泰两国争夺,继而又被英法两国争夺。最终以孟约为中心的湄公河以西地区(即西清铿)被纳入缅甸版图,以芒新为中心的湄公河以东地区(即东清铿)被纳入老挝版图。

参考文献:

[1]泐史[M].李拂一,译.昆明: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7.

[2][英]格兰特·埃文斯.老挝史[M].郭继光,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53.

[3]Volker Grabowsky & Renoo Wichasin. Chronicles of Chiang Khaeng[M].Chiang Mai. Silkworm Books, 2008:xiv-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