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子
2016-05-30庞景奎
庞景奎
喜欢读书是钱家的家风,但钱学森夫妇从未教过钱永刚如何读书。
钱永刚说,有关读书的要义,他是从父母处观察来的。父母做学问,持之以恒,不功利,不着急,讲求一点一滴积累,积累到一定份儿上,你不想让它起作用都不行。
钱永刚告诉我,他那时候读书,不像现在这么功利,一切都凭自己的兴趣。小学二年级他就天天抱着大部头韵书看。《十万个为什么》刚出版的那个暑假,父亲让钱永刚一天看70页,不明白的问题攒着,等他有空时可以问他。父亲从未如此明确地对他读书提过要求,这回是个例外,钱永刚很重视,可一天看70页挺紧张的,毕竟不是读小说,要完全看懂不容易。到周末,父亲问他有什么问题,钱永刚赶紧把做了标记的问题,由父亲解答。
钱学森夫妇非常优秀,但对孩子的成绩从不苛求。钱永刚小时候的成绩单并不漂亮,那时是五分制,他总有几个四分。但父母看了,只是笑笑,从来不说,你再努把力考个满分。他们认为丢个一分半分很正常,硬让孩子拼出满分来,太累,也没必要。
钱永刚上初一那年,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说,看看你的成绩单,有什么问题吗?钱永刚看了半天没看出问题。老师说,这就是你的问题,对自己要求不高,像你这样的家庭,应该消灭四分,全拿五分:
吃晚饭的时候,钱永刚跟父亲说起这事,父亲听完,一句话都没说,呵呵一乐,走了。那年期末考试,钱永刚果真全拿五分,他想这次一定会得到父亲的表扬,谁知父亲看后笑道,以前也不错的。
在钱永刚眼里,父亲讲话做事很有分寸,喜怒不形于色,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那时候,毛泽东、周恩来经常把父亲请去,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天大的事,钱学森却从不向外人提起,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母亲非常有涵养,遇到再高兴的事,也不会哈哈大笑;碰到再大的麻烦,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下,不会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父母的这种行事方式,直接影响到钱永刚的待人接物。。做行动的巨人、说话的矮子,有时候,一个行动比一千遍说教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