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文革”串联
2016-05-30王宗富
王宗富
1966年的冬天,那是个风起云涌的季节,神州大地上徒步串联的红卫兵队伍真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我们永向阳红卫兵串联队只有十来个人,都是山东省临沭一中六六届的高中毕业生。由于高考无限期地被推迟了,我们不愿消极等待,便热情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开始了激情燃烧的“到大风大浪中去学会游泳”的串联生活。
记得到北京时,正值严冬,滴水成冰,呼啸的北风如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的脸,从沭河两岸去的我们显然不适应这种气候。接待站的几位同志告诉我们:“各大中院校去的人都已经饱和了,只有把你们安排到离市区中心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去。”接待站的一位老同志领着我们上了公交车,途中又转了两次车,才把我们送到北京市一建三工区。
工区的一位老师傅负责接待我们,他见我们中有的人手冻得像发面馒头一样,有的腮帮子上出现了冻疙瘩,有的由于赤脚穿解放鞋,脚脖子上的血口子往外渗着血水,不由得叹了口气,说:“你们这些孩子受苦了。”我们则响亮地说,没什么。
我们十几个人住在两间屋子里,睡的是地铺,盖的虽是自己带的薄被,但上面又盖了一件棉大衣,并且屋子里还有一个炉火熊熊的煤炉子,真是暖意融融。夜间,老师傅怕屋子里有煤气,还提了一桶水放在炉子旁边,另外,门还露了一道缝。老师傅一夜巡视几遍,青年人睡觉不老实,有的胳膊伸出来了,有的脚蹬出了被子,有的棉大衣掀翻了……老师傅每次都轻轻地帮着盖好,掖严。有次夜半,我小解时,发现老师傅正捧着邻铺高书哲同学的脚,他的脚后跟裂了好几道深深的血口子,老师傅急匆匆地出去后,很快便拿来一小卷胶布,把那几道口子严严实实地贴了起来……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位老师傅是工区施工队的一位党支部书记,在援外的一处工地上施工不慎受伤,从施工地蒙古人民共和国返回,在工区里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红卫兵串联拉开序幕后,他又主动承担了接待工区住宿的学生的工作。
工区内有个很大的食堂,在里面就餐的人不少。我们串联时身上没带多少钱,工区格外照顾我们,吃馒头、吃油条、吃咸菜、喝稀饭、喝菜汤不要钱,随我们吃。
在这儿刚住了几天,大家就有些不习惯了,因为这儿远远没有大学校园内那么热闹,那么富有火药味,那么信息丰富而便捷。有两位女同学上午去人民大学串联,带来了最新的消息,说住在人大的外地学生刚刚走了一批,有了空铺。于是我们当机立断,决定抓紧赶去。但大家觉得总不能在这儿白住几天,总得有点儿影响,有点儿气势,总不能这样说走就走了吧!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回顾了一下,都觉得工区对我们照顾得不错,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就有些严重了,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看来他们是借机软化我们的革命锐气,是想叫我们在这儿舒舒服服地丧失“造反派”的脾气,松弛革命小将应有的警觉性。一位同学找那位老师傅要来毛笔、墨水及几张白纸,写了份义愤填膺揭露工区阴谋,尤其是要彻底撕下那位老师傅以关怀为名、行软化之实假面具的大字报,贴在工区办公室外面的大黑板上。然后,吃过午饭,便提着简单的行李卷从一建三工区不屑一顾地走了出来……
天有不测风云。等我们急匆匆地在人大校门口下了公交车,进入校园后,却被告知就在半小时以前,又住进一批外地刚刚来京的红卫兵。我们在高校之间四处转悠,可几乎都是人满为患,而就在我们急切地转来转去之间,不知不覺暮色苍茫,不知不觉路灯亮了,不知不觉天上又布满了星星……这季节白天本来就短。无可奈何之际,大家不由得又想起了一建三工区,又想起了那里的丝丝暖意,又想起了那位老师傅,但又觉得很不好意思,刚刚杀了人家一枪,怎么好意思再去呢?那大字报岂不是白贴了?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不回去,今夜就不好办。我们的队长便干脆说,其实回去也没什么,是革命的需要,这叫走得应该,回得有理……于是我们又乘公交车回到了一建三工区。那位老师傅一见到我们疲惫的身影,便高兴地说:“你们可又回来了,你们一走,这儿还有些冷清呢!你们先去办公室,把大衣、棉鞋领回来,抓紧穿上。”食堂专门为我们烧了锅面疙瘩辣汤,能喝得浑身出汗最好……
看到老师傅这么热情,一点儿也没受大字报的影响,我们便松了一口气,心底不禁涌起一种到了家的感觉,心想到底还是工人阶级好!
二十多天后,我们要离京返校时,老师傅亲自把我们送到北京火车站。火车缓缓开动了,老师傅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微笑着向我们频频招手,此时,隔着车窗,我的眼睛湿润了。
多年以后,回忆那次北京之行,回忆在北京一建三工区的那一幕幕,仍感到很温暖,也感到很惭愧!老师傅的言行举止、坦荡真诚使年轻的我开始明白一些待人处事的道理。每每想到他,我仍感到一股坦荡气息从五脏六腑间升腾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