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沙坑涌清淤设计
2016-05-30张磊
张磊
【摘要】为了提高沙坑涌的排涝能力,改善河涌淤积情况及河涌环境,使河道行洪顺畅,对沙坑涌进行清淤设计,通过方案对比,选择适合本工程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效果显著的目的。
【关键词】河涌;淤泥;清淤设计;沙坑涌
1、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理位置
沙坑涌位于广州市中心北部,发源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沅洞,干流为大和章岭至八岭庄河口。主干流流经白云区太和镇和人和镇,属于流溪河一级支流,流向由东向西,流经太和镇大源、石湖、太和圩、大沥、营溪、夏良、南村、北村和人和镇南方村等,在人和镇八岭庄附近汇入流溪河,干流全长(大和章岭至流溪河河口)19.834km,地面标高为6.10m~390.80m,沙坑涌河口以上集雨面积58.20km2。
沙坑涌流域内支流比较多,现有主要汇水支流从下游至上游分别为和龙支流,梅窿支流,大源支流等。本片区内有水库3座,其中有中型水库1座,为和龙水库;小(1)型水库2座,分别为梅窿水库和大源水库。
1.2 存在主要问题
(1)由于沙坑涌流域面积较大,沿线分布有工业厂区、物流园、小作坊及居民区等,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剧增,所造成的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不达标排放和违规排污行为比较严重,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部分未能关停。由于雨污分流尚未完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市政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河涌,最终汇入沙坑涌。这些污水沿途通过渗漏对该区域的土壤、表层地下水产生严重的污染,破坏了流域内的生态平衡,而且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的冲刷,最终还是汇集到河涌里。
(2)沙坑涌流域地势平坦,水流速度较慢,大量泥沙、人们生产生活排放的杂物在河涌内逐渐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流域内河道淤塞严重,河涌淤塞不但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而且也是河涌水体污染的成因之一,严重影响水质。
2、河道清淤设计
2.1 工程布置
本工程的主要是对河涌进行清淤,不改变原有河涌的走向,清淤线路基本按照现有河涌线路进行布置,为了防止后期工作对前期已清淤的河段产生二次淤积,工程拟采用“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进行清淤。
2.2 清淤原则
(1)根据流域(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流域(区域)特点、治理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和除害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2)与流域综合规划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美化环境,改善水质,减轻或免除水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使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相协调。
2.3 清淤边坡坡度的确定
本次清淤范围内的河涌堤岸部分已整治,河涌的宽度满足设计要求,所以本次设计要求在保持原有河堤护岸的条件下对河道进行清淤,清淤开挖边坡采用1:3的比例进行放坡,以保持河堤护岸的稳定性。
2.4 清淤河底高程的確定
本次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清淤,对已整治达标的河涌段,在保证现状河涌堤岸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清淤到设计渠底高程;对未整治的河涌段,通过分析现场摸查的淤泥深度和河涌排洪坡降后,结合《广州市白云区防洪排涝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合理的清淤渠底高程。
2.5 清淤方式确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清淤方式逐渐多样化,主要有传统的清淤方式和生态疏浚。下面以沙坑主涌弃淤点为白云区太和镇穂丰村为例进行比较。
(1)传统式的清淤方式
沙坑涌河道满足挖泥船的作业条件,采用1.0m3抓斗式挖泥船清淤的方式进行清淤,采用挖掘机挖运上岸,清挖出的淤泥先堆放到临时堆放点,等淤泥水分排除后,再利用1.0m3挖掘机挖装,5t自卸汽车运到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运距30km。
(2)生态疏浚方式
生态疏浚是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湖泊底泥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即将淤泥清出河涌、脱水处理和运到指定地点。
传统清淤方式和生态疏浚的对比见表1-1。
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考虑,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传统的清淤方式进行河涌清淤。本工程能够满足挖泥船的工作条件,故拟采用1.0m3抓斗式挖泥船清淤的方式进行清淤,采用挖掘机挖运上岸,清挖出的淤泥通过船运至临时堆放点,排水晾干后再通过车运至指定弃淤点。
2.6 临时堆泥场的选定原则
本工程考虑每隔2-3km设置一临时堆泥场,每个堆泥场占地800m2,用于临时堆放淤泥和排水晾干。
堆泥场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尽量靠近河涌;
(2)交通便利,方便淤泥车和装载车的进出;
(3)面积足够大且尽量为旱地或荒地;
(4)附近有排污渠道或管线,方便淤泥晾干且不造成二次污染;
(5)尽量远离村庄和住宅,减少淤泥黑臭和施工噪音的影响。
2.7 底泥分化处理
工程开挖出的河底淤泥根据地质报告以及调查情况,不同底泥成分采用不同措施。如果底泥成分是中(细)砂和粘性土居多,则清除掉表面的淤泥后,对中(细)砂和粘性土进行二次利用;如果底泥成分中淤泥质居多,则排水晾干后弃运。
2.8 弃淤点的确定
经调查,中山市横门镇临海工业园、广州市从化市良口镇高步村、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前进村、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均可以接收河涌淤泥,具体比较见表1-2。
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考虑,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弃淤点选择为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
3、工程质量、工期等保证措施
施工单位一定要组织精良的机械设备,精通技术的施工管理人员进场。专业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强化施工管理,安全教育,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如期完成。
3.1 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遵守施工规范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水利工程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2)控制好施工工序
本工程施工工序繁多,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为: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就能确保工序投入的品质和质量,保证每道工序施工结果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态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施工关键和薄弱环节,以便于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状态。
(5)具体实施措施
严格把好质量关,对工程中所需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指标都认真严格按规范执行;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须调用经培训合格的施工人员上岗操作,保证工程高质量完成;健全质检制度,每道工序经过质检合格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各项工序的测量放线工作认真、严谨,确保不出错,对高程控制点认真保护,定期进行校核;搞好文明施工,质量为本,严格按图纸、规范要求施工,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工序,坚决返工。
3.2 工期保证措施
(1)加强现场管理,合理调配人员、机械,提高工效;(2)各项施工项目根据工期计划合理安排平衡施工,经常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目标的差距,工期滞后者及时采取加班补救措施;
(3)工程款及时到位,材料提前准备,合理调度,保证施工正常运行;(4)重视施工安全,做好后勤工作,让施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3.3 安全保证措施
(1)根据生产项目内容,及时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素质,进行安全生产;(2)抓好施工安全,保证人员安全;(3)工地设置消防设施,加強保卫值班,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4、结语
通过对沙坑涌清淤,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河涌的过流能力,使原来淤积严重的河涌恢复畅通,大大提高了该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河涌淤泥的清疏,减少了河涌内垃圾污染物,使河涌水质及周边环境大为改善,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保证河涌功能的良好运行,必须将河涌治理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建议工程后期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大河涌水面及路面垃圾的清扫(捞)力度,加强河涌及周边道路保洁工作方案,加强河涌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垃圾管理,减少非正常污水排放增长,从源头阻止污染源进入河涌,建立完善河涌垃圾污染物控制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SL17-2014替代SL17-90 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
[2]童雪亮,温州市温瑞塘河瑞安段清淤设计与实践[J].广东水利水电,2013(12):34-36.
[3]郑金秀1,胡春华2,彭祺2,董向荣3,底泥生态疏浚研究概况[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4):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