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艺术家的市场价值群体被低估?

2016-05-30Vela

财富堂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家艺术

Vela

“女性艺术家专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即便是在如今开放的时代,呼吁“男女平等”依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你是否承认,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女性似乎总是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口号喊得再多,充其量也不过是维持表面的平和。“男主外,女主内”是千百年来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无论是在传统的东方国家,还是相对开放的西方,男性总是能称霸一方天地,也难怪希拉里竞选一次美国总统都能在全世界被炒得沸沸扬扬。

这股奇异的风潮当然不止发生在政界、商业或是日常生活中,在外界看来清高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圈在这一方面也依然不能免俗。事实上,女性的身份给很多女性艺术家带来很大的困扰,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压迫。据一些女艺术家的看法,她们认为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才能赢得与男性艺术家相同的地位。蕾切尔·斯宾塞(Rachel Spence)在邦翰斯拍卖行的内刊《邦翰斯杂志》(Bonhams Magazine)冬季刊中就写道:“无论是已故还是健在的女性艺术家,她们(的价值)已被严重低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于是,越来越多专门针对女性艺术家的展览逐渐涌向市场,只要随便在百度里打上“女性艺术家办展”这几个字,搜索引擎就会详列出各大展览。例如去年年末11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六位当代女性摄影师群展——amanasalto的铂金印相”,6位国际当代女性摄影艺术家通过摄影展现出她们对于战后,性别,自然,记忆和肉体存在的独特观点。

又或者在去年的12月5日,由高更画廊主办的“花样年华——女性艺术家艺术形态生长展”在望京SOHO高更画廊开幕,参展女艺术家亦是国际国内年轻年长包罗万象。该展独出心裁地以她们的艺术形态生长为展示核心,呈现包含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首饰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以期引发观者对女性艺术家这一群体共性与个性的深入思考。

如果说以上这些案例还是非常含蓄地在向世界证明女性艺术家的地位,那么去年年底由卢贝尔家族收藏(Rubell Family Collection)举办的展览“No Mans Land(没有男性的世界):卢贝尔家族收藏所藏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则更加开门见山地强调了“女性”这一观点。

作为“卢贝尔家族收藏”创始人之一的唐·卢贝尔(Don Rubell)表示:“多数我们所认为的有意思的艺术家都恰好是女性。而不幸的是,对于女性来说,许多情况下她们得花费更长时间来得到认同和欣赏。”据悉,该展览所展出的100余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占据了当代艺术基金会4200平方米的全部28个展厅,其中不乏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作品。展览会包括当代艺术界最声名显赫的女性艺术家,比如马琳·杜玛斯(Marlene Dumas)、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以及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等,当然也不乏一些新晋艺术家的身影。

其实客观来说,艺术本来就没有男女之分,人们关注的理应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在知晓了艺术家的性别后,才先入为主地去判定一件作品的好坏。因此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如今很多的大型展览上,作品旁边惯用的标签不见了,例如艺术家、作品名字、材质等一系列相关信息统统消失殆尽,将观赏者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作品本身,力图让艺术回归到最纯粹的样子。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公平。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市场还频频推出女性专场,是否意味着作为女性本身也被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在内心深处就有一种惶恐不安,才需要不断地刷存在感来证明自己呢?究竟还有没有“女艺术家专场”或“女性艺术家展览”存在的必要,的确有待市场的进一步商榷。

为什么历史留存的伟大女性艺术家的量不够大?

事实上,在实现艺术平等的道路上,女性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挣扎,不断涌现出的女权主义艺术家就是最好的证明。著名的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她从70年代起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创作,而她的许多作品,也在努力昭示女性命运在男权主义之下被操控的情形和反抗的声音。

又比如,女性主义艺术家朱迪·芝加哥最著名的装置艺术作品《晚宴》。她设计了3组每组13个单元的等边三角形桌子,意在邀请西方神话和历史中从原始女神到奥基弗39位杰出女性共进晚宴:39个盘子的图案是像蝴蝶或花朵一样的女性生殖器,并且按照次序从平面逐渐变成高浮雕,意味着现代女性的逐渐独立和平等。朱迪表示创作这件作品的目的就是“要用艺术来表明女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贡献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使作品永久地保存下来”。

类似的女权主义艺术家不胜枚举,但尽管如此,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女性的姓名被记录其中的并不多,也就是说,艺术史里面的女性力量很微弱。

1971年,女权主义艺术理论家琳达·诺克琳(Linda Nochlin) 在《艺术新闻》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第一次在艺术史领域向男权社会宣战。她提到在西方,自从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艺术史叙述的角度,就是“西方白种男性”对人类艺术成就的叙述。琳达·诺克琳说,“白种西方男性的观点,无意识地被接受为‘艺术历史学史家的观点”。然而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不确切的。

正因为如此,她从质疑这个问题本身入手。“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或隐含的一种回答是:“之所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因为女性不具备伟大的能力。”在这样的潜台词下,许多人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有人“科学地”证明有子宫的人不如有阳物的人那么有创造重要东西的能力;还有些比较开明的人也在纳闷,妇女取得平等地位,特别是西方妇女的社会平等地位已经好多年了,怎么女性还是没有产生大师级的艺术家?

诺克琳总结认为,过去的社会对于女性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她们被剥夺参与学习、研究或训练的机会,似乎应该把精力全部献给他人,例如家庭、丈夫、孩子等等,而不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就历史条件而已,仿佛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并不是女性缺乏才华所致。

但无法否认的是,尽管在如今开放的21世纪,女性艺术家的地位虽相比过去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和男性之间却仍然相差着一段可观的距离。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主要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中,少于30%的展览立足于女性话题;在10位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中只有3位以下是女性,而女性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则更是远远落后于她们的男性同行……

猜你喜欢

艺术史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