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消费观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6-05-30林丽惠吕建军

学理论·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消费观大学生

林丽惠 吕建军

摘 要:随着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得出大学生消费上存在从众消费、奢侈性消费或者炫耀性消费等现象,由于环境、地域和性别不同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家庭应注重学生的理财观念,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应加强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大学生应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消费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99-02

引言

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丰富化,使得大学生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越来越严重。本课题首先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进行消费现状的调查;其次,根据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对其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观念等做进一步的分析;最后,综合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消费观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了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开展了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观”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回收率92.6%。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领域、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在调查中男生比例占42.76%,女生占57.24%。大学一年级学生占24.63%,二年级学生占49.89%,三年级学生占20.73%,四年级学生占4.75%。

二、调查的内容及结果

(一)大学生收入来源及生活费用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供给,比例达73.87%,16.41%的同学是靠打工兼职获得经济收入,而7.13%的同学是靠奖助学金获得生活费用,其他占2.59%。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上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随之上升,调查中发现,平均一个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只有6.48%,而500元—1 000元之间的达37.58%,1 000元—1 500元的占31.75%,1 500元—2 000元的占15.33%,2 000元以上的占8.86%。

(二)对大学期间消费文化和开支的调查

调查显示,12.1%的学生一定会计划每月的生活费用,而29.59%的学生一般会计划,58.31%的学生不会计划。大学生大部分消费主要是用于伙食,一小部分是用于服装、交友以及娱乐方面。这不仅反映了当代学生理财观念意识淡薄,缺乏储蓄意识,而且对生活费用的充分利用程度也不高。调查中,有25.27%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这部分大学生中,由于物质资源获取渠道广泛,获取方式便捷,所以更容易造成的是享乐主义消费。

(三)对大学生消费品的调查

调查显示目前电子产品的时尚消费比例在大学生群体中达100%。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逐渐增强,有82.29%的学生认为消费品的质量最重要,有41.76%的大学生同意生活节俭会让其他人觉得自己很寒酸,有66.74%的学生认为获得心灵的平静比买奢侈品更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有44.92%的学生会通过购买东西来发泄不愉快的心情。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大学生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诱惑而影响自身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内容我们可得知,当前大部分学生由于消费费用主要来源于父母,缺乏自主获得经济收入的能力且来源单一,在消费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消费,其表现为无主见消费,消费过程中对产品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消费上还存在从众消费、奢侈性消费或者炫耀性消费等现象。消费的计划性不强,而且理财意识薄弱。这种消费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发展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原因分析

(一)不同地域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所以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也容易产生差异。由于受到农村消费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甚至盲目消费以此来弥补自身内心的自卑心理;而城镇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消费渠道、消费内容往往要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高很多,所以城镇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更好的物质来满足自身的优越感。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不同也受南北方地域的影响。由于南方的大学生在性格上细腻委婉、敏感多虑,所以在消费心理上容易与他人进行攀比或者从众化,在心理作用的影响下,大学生便容易进行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缺乏理性的消费行为;来自于北方的大学生由于性格豁达豪爽、热情外向,所以这类学生无论是在与人交往上,还是在娱乐购物中,出于面子,则会进行人情消费、“面子”消费,或者在他人的怂恿下,容易造成盲目消费等消费行为。

(二)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从调查得知,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一定的影响。在富裕的家庭环境下,父母一旦未加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观念,未对学生的消费做出相应的理财计划,只会用金钱来宠爱孩子,则只会使得大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导致大学生的理财观念愈加薄弱,这种炫富心理、享乐心理、攀比心理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只会进一步恶化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也会阻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小康型的家庭环境下,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要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懂得通过劳动来改善自身的消费支出,要么攀比心理增强,容易与富裕型的学生进行攀比、炫耀。处于温饱型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由于自主独立能力强,懂得在消费方面做到勤俭节约,所以在消费方面会制定相应的消费计划,会规划好生活费用,但是在消费心理上却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者带有仇富的心理,在消费行为上容易变得不自信,或者容易盲从,造成盲目消费或者从众消费来弥补自身的自卑感,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环境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

(三)情绪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不同的情绪状态在消费上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心境的好与坏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上起着积极与消极的作用。在热情的情绪状态下,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都是带有一定的理性消费意识的。过度的激情只会让大学生失去理智,容易盲目冲动。应激的心理容易使得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要么毫无主见,容易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进行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要么容易自暴自弃,萎靡低沉,进行情绪性消费、宣泄性消费。所以,情绪状态的好坏都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也不利于大学生发展健康的消费心理。

(四)性别差异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容易在不同的消费环境下产生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炫耀心理,或者容易自卑,甚至引起宣泄性情绪,这一系列的消费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而且越来越多的父母对独生女“富养”的观念越来越强烈,这种观念使得女生勤俭节约、追求朴素的意识不断地下降,这也导致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观念的不同。而男生的消费支出,除了生活费用支出,就是游戏费用支出和恋爱费用支出,男生在消费上容易造成超额消费、盲目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四、树立科学消费观的对策

(一)从社会角度,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政府机构,一方面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导理性消费,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银行一方面在大学生信用卡政策方面应制定具体的制度,防止大学生过度支出,过度消费,另一方面要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大学生定制可靠的、稳定的理财产品,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消费金额,增强理财观念,促进大学生树立绿色的消费观。社会媒体不仅要揭露当代社会大学生种种不良的消费现象,防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炫耀式消费等新式消费现象,也要提倡大学生勤俭节约,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从学校角度,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通道,学校不仅要在社团、组织、学生会、教师等方面教导大学生理性消费,而且也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社会实践或科研项目,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图书馆,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过得轻松、愉快,通过积极的消费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认清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以此来走出消费误区,避免学生随意挥霍。教师不仅担任教书育人的重要社会角色,而且在大学校园中,与大学生接触较多的也是教师。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也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尝试开展相关的消费观课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也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注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三)从家庭角度,应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意识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父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在良好的消费环境下,父母才可以有计划性地帮助子女调节好消费心理。父母不仅要端正自己对子女的态度,应该也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程度,多了解子女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性地与子女做好消费计划,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且也要协助他们做好理财规划。所以父母不仅要树立好自身的消费榜样,树立绿色的消费形象影响孩子,加强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而且也要提高对子女理财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子女做好理财计划。

(四)从学生角度,应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无论是在宿舍还是班级群体中,在追求独特个性风格的同时,应该也要做到不盲目跟风,不奢侈消费,不追求名牌,不为了面子、为了炫耀而攀比消费,不受明星、大众传媒的诱导影响自身的消费等等,这些攀比心理、盲目跟风、炫耀心理等不理性的因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过度的消费,这种消费情况一方面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更容易扭曲自身的消费价值观。所以,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仅要做好消费计划,充分利用好父母辛苦赚来的生活费,而且也要提高自己的理财意识,增强理财观念,并且在空余的时间里应该对未来的自身职业做好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1]张立康,邵洁菲.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

[2]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消费观大学生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之歌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