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与学生认知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构想

2016-05-30贾凤芹鲍谧清

亚太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贾凤芹 鲍谧清

摘 要: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首位基础课”,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根据建构主义的课程论与学习论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并结合案例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说明。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模式既重视系统知识建构又注重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知状况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被称为心理学专业的“首位基础课”[1]。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与实践能力,为该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及未来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在以往的普通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首先,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过于强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在评估体系上重结果、轻过程,存在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单一的问题,尤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之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大量的概念与理论来自于实证研究,心理现象多采用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成果来说明,比较抽象,结果使得学生不能形成比较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图示与体系,并丧失了最初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理论,其基本假设是人是主动的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2]。鉴于当前普通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适切性,本研究拟以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状况为现实基础,并结合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型。

一、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与学习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可以归纳为两点:(1)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认识主体积极地建构的;(2)认识的功能是适应性的,为的是组织个体的经验世界[3]。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是个体主动运用认知作为工具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被构建出来的;个体的内在需求是个体知识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环境会激发个体主动地进行调试,限制个体知识建构的方向;人际之间的交互沟通是影响知识建构的最大力量;个体知识发展的水平受到先前知识储备的影响。据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教学目标,构建一种师生共同建构、不断发展的“演进式”课程。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4]。“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原则包括: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建构意义;创设有助于交流协商、知识建构和知识协作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者的社会参与,强调真实的学习活动和情境化内容;重视知识的多元表征[5]。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生是自我管理的学习者。

二、普通心理学学习者的认知状况

为了了解普通心理学学习者的认知状况,本文作者分别于2015和2016年采用问卷法对新入学并初次接触普通心理学的苏州某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一年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共计142人。问卷共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认知基础、认知兴趣、认知需求和认知动机。所得数据见表1。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

1.普通心理学学习者的认知基础比较薄弱,91.5%的大学生从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相关知识,仅有8.5%的大学生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57.7%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只有42.3%的大学生对于心理学的零散知识比较了解。

2.认知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78%的大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觉得心理学神秘有趣。

3.认知需求层次较低,以了解自己和他人为主,74.5%的大学生认知需求为了解自己和他人,10%的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为调节自我、控制情绪,11%的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实际应用,仅有4.5%的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好奇与创造。

4.认知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67%的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如就业前景等,只有33%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如出于好奇与兴趣。

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刚刚接触普通心理学的大一学生认知基础比较薄弱,这对他们掌握复杂系统的普通心理学知识带来困难。缺乏高层次的认知需求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中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缺乏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而在学习中以直接兴趣与外部动机为主,可能导致学习者对于学习行为的维持与监控作用减弱,如学习目标的改变、学习兴趣的转移、外界要求的变化、诱因价值的变化等,可能会影响学习行为[6]。

三、建构主义课程观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恰当的预期

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并且受到学习者认知状况的影响。而本文调查结果表明,普通心理学初学者的认知基础非常薄弱,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认知需求层次较低。鉴于此,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对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之间的关系达到较深刻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普通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相关心理现象、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新与科研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索意识

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7],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总结等基本环节。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上述方法使学生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普通心理学“感觉”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向学生讲授加拿大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于1954年在麦克吉尔大学进行的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并向学生提出:如果一个人失去感觉会怎么样?人是怎么感知世界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对“感觉”一章内容的讲解,在学生具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将本章教学内容——感觉的概念、分类、测量及感觉现象化作与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向学生提出。例如:

1.平时所说的“感觉良好”与心理学上的感觉一样吗?

2.从生存意义讲,苦味感受器主要位于舌尖是非常重要的,对吗?

3.可以被听见的最轻的声音有多轻?可以被看见的最弱的光有多弱?

4.色盲者驾驶汽车时如何识别交通信号灯?5、汽车进隧道时为何要打开示宽灯?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什么感觉现象?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并进行归纳和小结。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在问题教学法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8]。采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不仅在于引起学生注意与兴趣,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2.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完善认知结构

建构意义即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协作的学习方式,它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目标彼此进行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7]。合作学习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任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以及来自于对方的帮助为学习者理解和建构心理学知识搭起一个支架。

例如,在教授普通心理学“感觉”一章时,在学生初步了解“感觉”内容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感觉”的心理学意义,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首先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通过视频播放BBC的纪录片《疼痛的秘密》。

观看完毕后,向学生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1.疼痛的反应有哪些?何为异常的疼痛反应?

2.疼痛的生理机制是什么?

3.疼痛异常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4.心理因素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对疼痛的感觉程度?

5.你能列举出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心理止痛方法吗?

然后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5-6人。每个小组在组内对问题进行充分交流探讨并达成共识。再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将小组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向其他组汇报并进行交流或辩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归纳和概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合作学习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多维课堂交流模式[9],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学习指学习者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7]。探究学习法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该方法尤其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探究学习法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行动等步骤。

例如,在教授普通心理学“人格”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采用探究学习法自行设计一项有关人格特质的研究,如害羞、攻击、抑郁等。首先呈现问题情境,如播放一段有关害羞、攻击或抑郁的视频资料,并提出如下问题:该人格特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影响人格特质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这种人格特质?然后确定研究对象和所采用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或实验研究等。收据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确定可以克服上述人格特质的有效方法。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经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主动去思考已有知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保障教学目的的实现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评价过程应该坚持教师他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保障评价的主体完整。另外,还要考虑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合作小组作业完成的整体情况、小组内个体的表现情况,探究性课题的完成情况、操作实验的成绩、考试成绩等,保障评价的客观性。还有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学习过程也考虑学习结果,既重视考查知识掌握情况,也考查能力形成情况,尤其要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评价指标[10]。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学生在普通心理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合理的教育对策与建议,从而保障普通心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型

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用量化的方法系统了解当前普通心理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方案,是一项质性与量化方法相结合、既重视系统知识建构又注重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的系统教学改革方案。基于建构主义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模型图如下: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时代需要和教材修订——《普通心理学》教材修订工作经验[J].高等理科教育,2001,(5):79-81.

[2]孙桂芹.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5):40-43.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6-377.

[4]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17-21.

[5]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0-16.

[6]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06-407.

[7]]郑金洲.教学方法指导应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9,185,194.

[8王映学,寇冬泉.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3-87.

[9]汤颖,李飞.小组教学在“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2):60-62.

[10]井晓龙.情境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向[J].教育与职业,2015(4):126-128.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