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是”与“非”的认识
2016-05-30徐国艳雷丽娟
徐国艳 雷丽娟
摘 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昌盛的时代,但同时也充塞着迷信、空想及各种伪科学不同程度地愚弄人们,并导致人类文化的衰退。因此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不但对我们认识科学的本质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77-02
科学究竟是什么?它和非科学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人类探索的主题。近些年来对科学与非科学的讨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经常会将非科学与伪科学混作一团。所以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清楚地明白它们之间的含义。
一、科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科学可以说是现在最经常使用的概念。达尔文在1888年就明确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给科学下的定义也大同小异,都确认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但是,对科学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里指出的,认为:“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的表现也不同,因此科学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具体地理解科学的内涵。
第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在社会进步的前提下,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使科学更为人们所接受及认可,同时,科学可以解释更多自然界的现象,所以,科学就被当成是可解释客观事物的知识系统。
第二,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特殊的认识活动。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活动。从认识的过程看,人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科学是在人类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普遍的规律。
第三,科学是信念和约定的观点。把科学理解为信念和约定,这样的话,就突出了科学是一种人的活动。库恩认为,科学是科学共同体按照其成员公认的信念所进行的研究活动,而约定论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大家一致认可的,更多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志。认为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可以使人有效地进行活动,而简单性、精确性等是科学所必需的。
科学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说明给科学下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科学一词的使用,也不影响科学发展的速度。在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下,科学肯定会得到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
近代的科学是在客观理性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真理。是指以培根的实证主义、伽利略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步,一般认为科学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理性客观。所以从事科学研究一般不以“神”“鬼”“魔”“上帝”等迷信为前提进行研究。因为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可以说,一切科学都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而科学家们在设计实验并通过控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达到解释理论的能力。
二是可证伪。卡尔·波普尔在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证伪原则,把“可证伪性”当作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认为能够证伪的或者是可以证伪的才是科学。可证伪度越高,科学的程度也就越高。
三是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库恩提出了理论评价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说的就是理论应有广阔的视野。这是说理论应该超出它最初所要解释的范围,也能预言旧范式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现象。
四是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时候的绝对真理。例如:广义相对论在微观世界并不适用,量子理论在宏观世界也不适用。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在努力寻找一种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现象的理论。
二、非科学的概念及其类型特点
反科学、伪科学、虚科学以及假科学都属于非科学,但是非科学的东西并不能笼统称之为反科学或者是伪科学。
非科学是指广义的科学之外的所有知识体系或观念,包括形而上学、宗教、神学、灵学、占星术和迷信等。它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科学的特征。首先,非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它的研究对象或是虚构的、或是臆造的、或是凭空想象的,总之就是现阶段不具有客观的现实性。其次,那些现阶段不能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理论给予解释的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和应用的,也称为非科学。但是非科学中的很多理论,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宗教、艺术、哲学,这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伪科学是非科学的一个子集。伪科学是指明知自己不是科学却打着科学的幌子做事,或伪装或冒充科学的非科学或反科学。就拿“水变油”来说,它是披着科学的外衣,篡改了实验数据来蒙骗大众的行为。它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和学术共同体的监督评议。真实的科学是经得住历史和实践考验的。但是一些不成熟的科学假说、设想,他们虽然有一些不科学的成分,但只要不自称为严格的科学成果,就不应该单纯称之为“伪科学”。如此看来,伪科学的东西一定属于非科学,但非科学的东西并不能全然称之为伪科学。
虚科学是主观对客观的不正确反映。例如,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关于燃烧的“燃素说”都是虚科学。虚科学是错误的,但是这种错误是因为人类对感觉经验的错误理解,但可以知道的是它们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错误性,最后必然退出科学的舞台,取代虚科学的一定是准科学或真科学。例如,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氧化说取代了燃素说等等。
假科学是相对真科学而言的。它是违背逻辑规则的东西,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局限性产生的,在对事物认识的过程中,属于盲人摸象的阶段,所以对事物的描述肯定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其实假科学和伪科学一样,都缺乏经验内容、缺乏客观实在性,都是不可靠的。但是又不一样,假科学不带有主观主义的色彩和外在的目的。伪科学是有目的性,是追求利益的。所以假科学的存在是必然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反科学”。“反科学”是在科学出现之后才产生的、明显具有否定科学规律的性质。比如,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和农村还存在迷信、神婆等活动,这些都是反科学的。在现代宣扬神魔鬼怪是反科学的;宣扬“意念致动”也是反科学的。在古代巫术、方术、占星术等兴盛的时期科学还没有出现,如若按今天的划界标准,当时确是非科学,但不是反科学,因为那时还没有达到“反”的地步。
三、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同样,人们认识科学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由于科技进步、新技术得以应用等,对事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对以往无法认知的领域进行全面的研究,进而开辟了科学的新领域,使非科学转化为科学。科学的理论来自于非科学,而非科学的理论只要通过严格的验证和研究,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的理论。非科学理论的存在对促进科学理论发展和完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中国,中医理论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然而到现在中医的治病理论依旧没有一个合适的科学理论可以解释,但是无数的病人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得到康复。在西方,地心说很长时间控制着整个天文界,而日心说在提出时被称为谬论。这是因为当时理论条件不成熟和科学技术的局限性。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对宇宙的进一步认识,以及人们对简单性的追寻,最终发现日心说比地心说更为简单,更为符合人们的审美。
这表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知识的不断增长,原来的非科学可以转化为科学被人们接受,而原来的科学也可能转化为非科学而被人所抛弃。这里的非科学是指排除了其中伪科学之后的那些。因为伪科学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它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也会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对于伪科学,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对于非科学,应允许它的存在,在其发展过程加以研究和指导,使之向科学的道路迈进。
四、结论
对于以上所讨论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非科学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系统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用科学的思维看待问题,使伪科学无藏身之地。我们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是创新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大众,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如此,就应该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什么,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科学之风在学校营造起来,然后扩至全社会。
参考文献
[1]毛建儒,赵素卿.崇尚科学:实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统一[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6):57-59.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毛建儒.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探讨[J].理论前沿,2004(24).
[4]许永祥,刘学求.论科学精神的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