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美好姿态
2016-05-30李明
李明
让,在古汉语中,它的左半部是“言”,右半部是“襄”。“言”即言语,“襄”是襟褂上扣合在一起的纽扣。由此,“让”会意为两人间一种和谐融洽的生命姿态。
让,一种生命智慧
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的马原本就比齐威王的马略逊一筹,因此,与齐威王赛马,每次输的都是田忌。后来,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先避其锋芒,让一下,在开盘先输一局。这一让,使田忌保存了实力,使田忌在后两局中胜出,更使田忌在全局中胜出。由此可以看出——让,并非一味示弱,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还可以看出,会让的人在大事面前不迷惑,不糊涂。
让,一种美好品德
东汉时,七岁的孔融之所以能够让梨,在他的心中就有着一种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他让大梨给兄给弟,就是因为他拥有一种美好品德。
清代,桐城张叶两家因宅基发生争执,张家写信给在京城做宰相的张英,想用权力压一压叶家,没想到,他们得到的是一纸要退让的信。于是,依照来信,张家退让了三尺,叶家很受感动,也退后了三尺,两家和好如初了。这里的让,是一种美好品德,有了这种美好品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会和谐融洽。
一种和谐的生命姿态中,必有一种平静美好的品德,一种对融洽人际关系的期待。
让,一种非凡气度
40年代,周恩来副主席带着11岁的小杨眉回延安。从重庆回延安的途中,飞机遇到了气流。当时,机长要求所有人都背上降落伞包,可伞包缺了一个,小杨眉没有。这时,周副主席主动把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了杨眉。这里的让,是一种美德,一种博大宽广的情怀,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度。
古人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这里,我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让”这一积极美好的生命姿态——不惑、不忧、不惧。
愿那谦谦风度的“让”字永远定格在你我之间。
指导教师:夏玉桥
教师评语
论证,要学会从多重角度看问题。这篇文章,就是从高妙智慧、美好品德、非凡气度三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智慧、品德、气度呈现了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使得文章结构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