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6-05-30邱焕耀
邱焕耀
摘要:本研究充分利用智能移动技术探索移动互联教学模式,改变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即仅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现状。本文在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提高软件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培养,提出移动互联的创新教学改革方法,并在原有有线教学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互联教学的要求,通过新增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和带宽,新增适合移动互联特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改造原来不适合移动互联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移动互联教学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56-02
一、引言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手机、ipad和上网本等)的普及和功能扩展性的提高,人们开始使用智能移动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娱乐、移动购物。各种移动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模式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丰富,想在原有的教学课时内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越来越困难,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又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虽然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毕竟基于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学,仍不能改变教学方法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现状,而移动互联教学模式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移动互联教学条件分析
学院新校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不仅在地块上满足了移动互联教学实施的需求,在教学管理上会采用更为创新的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移动互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院已建成主干1000M带宽、桌面100M的校园网,有4000多个信息点,全面覆盖校园的每栋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家属楼等,对外出口总带宽达1000Mbps。已提供FTP、邮件系统、BBS、WWW、网络电视等多种Web服务。网络运行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精品课程制作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
现有条件是:已完成装备所有的多媒体教室,满足学院的多媒体教学。建成教学资源库,目前建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等数量丰富的校园网络教学资源。
三、移动互联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教学是结合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走上一个新台阶。
移动互联技术由计算机程序设计、移动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三部分组成。为采用移动互联教学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员应该具备运用移动应用系统和产品的能力,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及使用移动互联资源的能力。
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符合广东省教学改革政策和方向,对于推动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符合“高职院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实践研究”的改革要求。
1.移动教学模式探讨。对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并对移动互联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得到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实施方案,为将来开发出移动互联教学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移动互联教学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总结出在高职院校实施移动互联教学的经验,提出适合高职院校进行移动互联教学模式转变的实施方案。
2.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任何教学模式都会存在不足及潜在的问题,移动互联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可能存在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案如下:(1)移动互联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在高职院校施行?要对目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对使用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的环境和系统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提出适合在高职院校实行移动互联教学的实施方案。(2)如何解决移动互联网本身所固有的问题:如安全问题、移动网络流量问题?为保护移动互联教学资源的安全,在移动互联教学系统中建立一个标识与认证模块,通过用户授权、身份验证、数据加密来保护数据安全。至于移动互联网流量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及使用容量较小的数据形式。(3)如何监控学生是否使用移动互联教学系统进行学习,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检测及监控学生是否使用移动互联教学系统的问题,可在移动互联教学系统中建立一个统计汇总模块,当学生通过身份验证后,将该记录写进统计表中,最后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表进行归纳分析,自动生成使用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统计图。
3.移动互联教学模式中的角色。(1)学生角色。可通过平台进行课程学习,获取参考资料、帮助文档、查看任务,撰写开发日记及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成果。(2)教师角色。可通过平台监控各教学环节,分配任务,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方便指导学生实训,减轻教学压力。(3)管理者角色。可获取实训的各类统计信息,能够随时了解学员的实训情况及实训教学情况;监控实训教学过程。
4.移动教学模式的方案与方法。本课题的实施主要是在原有有线教学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互联教学的要求,新增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和带宽,新增适合移动互联特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改造原来不适合移动互联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移动互联教学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课题实施在一个面向构件的基础开发平台基础上,在平台上建设移动互联教学业务,采用面向构件技术为移动互联教学应用开发、维护、运行等提供各种支撑基础构件的中间件平台,使得技术人员更专注于业务逻辑开发;快速高质量地搭建应用系统,并使得应用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管理可维护能力,同时拥有最强的需求变化响应能力,支持短周期迭代;并通过构件积累来持续积累业务知识和软件知识财富。
移动互联教学系统的网络架构如图1,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IPAD和上网本经无线网络联网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根据用户请求向DB服务器申请业务处理。通过负载均衡器的作用,将用户请求向不同的服务器进行分发,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性和性能。
作为一个移动互联教学系统,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的管理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其具体功能如图2。
移动互联教学系统由以下主要功能组成:
(1)移动教学;
(2)视频教学;
(3)移动考试;
(4)移动互动;
(5)移动测试;
(6)方法技巧。
四、小结
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综合利用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开展全新的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传统教学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让学生充分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的渠道和时间,移动互联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改造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本文提出的移动教学系统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移动互联教学的可操作性与通用性,为教学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魏燕明.印度的软件产业与印度的职业教育[J].成人教育,2010,30(01):19-20.
[2]刘畅.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8):158-159.
[3]崔瑞锋,苗玉凤.企业学习型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继续教育,2009,(08):60-61.
[4]何宇媚,吴剑丽.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演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