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序言”的思想
2016-05-30王燕霞
王燕霞
摘 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进行分析研究。从“序言”中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国情,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宣言》作了必要的补充,我们从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等三方面了解“序言”要表达的思想,这些思想使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学习观。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序言;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37-0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2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个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理论和实践的革命纲领。《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在各国的出版写了不同的“序言”。马克思、恩格斯从1872年到1893年的21年间,先后为《宣言》几种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众多著作中“序言”最多的。“序言”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国情,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宣言》作了必要的补充。研读《宣言》的“序言”,我们能够从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和认识。这些思想和认识有益于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学习观。
一、各版本“序言”对《宣言》做出的分析和必要补充
第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组织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的纲领来指导工人的运动,《宣言》是在这种实际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宣言》是“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228,对它的地位和性质作了明确界定。“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以做某些修改的。”[1]228这说明构成《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一些个别的地方需要修改一下。首先,无产阶级通过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第一次掌握政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给无产阶级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其次,指出了对有关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不完全性。《宣言》中所列举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只限于1847年以前的文献。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1]229。
第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对《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补充,《宣言》中提到法国、瑞士、波兰、德国没有提到美国和俄国,而美国和俄国在那时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美国吸收欧洲无产阶级,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后盾,阻碍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但是,在1882年情况完全不同了,“序言”根据这两个国家实际情况的发展,美国由于吸引欧洲移民使其产生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摧毁欧洲的工业垄断地位,无产阶级队伍越来越壮大。俄国这个被欧洲反动势力视为对付无产阶级的救星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队伍和沙皇是反动势力的首领已成为革命的俘虏。“序言”指出:“《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1]231这也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革命整体来分析,发现无产阶级革命最先爆发革命极有可能是落后的国家,然后带动先进国家革命爆发,从而引起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就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认为的只有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才能推动世界革命的理论。
第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作的。恩格斯强调对《宣言》不会作什么修改和补充,尊重了《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它当时的背景,我们任何人都无权去修改和补充,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是什么事情,不需要我们以现在的情况去加以修饰,尊重历史。“序言”提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受到1847年前对社会的史前状态的影响,在《宣言》的第一章的开篇做出了“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250这样的论断。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发现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历史还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3年把这个论断加上了“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这个前提,使这个论断在理论上更加严密。
第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再次明确《宣言》作为无产阶级的纲领。《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时,《宣言》随着国际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宣言》的历史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肯定了《宣言》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宣言》为什么不叫社会主义宣言做出了解释,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所以《宣言》的名称就选定了。“序言”再次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并且恩格斯强调是马克思一个人的并且对此做出了解释,这个思想早在1845年前几乎就已经接近了,恩格斯在1845年春布鲁塞尔会见马克思时,马克思已经把这一思想整理出来。
第五,1890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本身经历的种种遭遇,《宣言》和国际工人运动互相推动。《宣言》的历史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成为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当巴黎革命前夜向世界上无产阶级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到1890年,欧美无产阶级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全世界无产者已经真正的联合起来了。以前的无产阶级运动就像一盘散沙发挥的作用有限,现在无产阶级运动联合起来就像是拧成的紧绳,力量是巨大的。
第六,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指出,《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尺度。可以明确地看出来,《宣言》与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宣言》波兰文本的刊登标志着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在波兰工人中迅速传播,无产阶级的队伍越加壮大。波兰的复兴不仅关系到波兰人而且关系到各民族,欧洲各民族要想实现国际合作,每个民族自己内部必须完全自主、独立,只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和别人谈合作的事情,波兰的独立是实现欧洲各民族和谐所必需的,这种独立需要波兰无产阶级才能实现。恩格斯从波兰的实际情况出发,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不仅有本国的资产阶级,还有来自国外的入侵者,要想自己独立必须先把国外入侵者赶出去,然后是本国的资产阶级。
第七,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这是《宣言》的最后一篇序言,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做出了充分肯定,这次革命促使意大利、德国、匈牙利国家独立,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只有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才能出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联合和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地合作。“序言”指出希望《宣言》意大利版本能为意大利无产阶级胜利带来良好的预兆。
二、“序言”中体现的哲学及学习观
(一)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作的《宣言》中有的个别地方的内容已经不适用,有些地方的内容不是很严密需要补充一下,于是他们先后作了七篇序言,这七篇序言是对当时已经过时的某些看法的修正,还有对不够完善地方的补充,以及对未来革命发展的预测,都是以社会发展为依据。不断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最后升华到科学的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使得《宣言》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宣言》有三点地方已经过时;1882年俄文版“序言”根据无产阶级运动的实际,补充了美国和俄国这方面的内容;1883年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1892年波兰版、1893年意大利版等“序言”都是根据各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出的相应的“序言”。人类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现在的理论都是对实践的一种升华,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没有无产阶级革命就没有无产阶级理论,而无产阶级理论又是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导,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革命的道路才走得正确、走得坚定、走得成功。
(二)历史唯物主义
在每一历史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只有当经济生产达到一定阶段时才会出现所需要的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上层建筑,《宣言》的各时期、各种语言版本的刊登都表明,各个国家的工业愈是发展,该国工人在资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也就愈强烈,对某种思想也就愈强烈用来武装自己以达到自己的愿望;当某种先进的思想出现时,如《宣言》刚发表时推动工人运动从而使经济更加向前发展,在《宣言》的指导下,欧洲的大工业愈来愈发展;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各个阶级社会中,剥削和压迫阶级对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的统治都是残酷和无情的,统治阶级都不会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总是经过各种挣扎才会退出。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才能使自己得到解放;揭示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根本规律,指明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解放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
(三)实事求是的态度
任何理论都有时代烙印,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也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宣言》发表时是1848年,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中的某些地方要做些修改,但是一般基本原理还是正确的。在学习《宣言》等著作时,要把握其基本原理,要区别基本原理与具体理论,二者不要混淆,不为当时的环境所牵绊;在学习基本原理时也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要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为依据,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结语
当前我们学习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序言”等经典著作,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基本国情以及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积累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学习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