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市场化、公益化、项目化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6-05-30朱春梅张健刘静郑森爽
朱春梅 张健 刘静 郑森爽
摘要:创业教育服务工作是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校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现象入手,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统计,明确现有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创业;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91-02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的过程中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十三五公报上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身处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潮流之中,作为与青年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团委,如何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更加切实有效的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热情,让大有可为变为必有可为,这就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第一要务。
一、就业形势解读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大众化程度不断增高,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从2001年的114万激增至749万,2013年度、2014年度也被媒体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与“史上更难就业季”。同时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缩编减员,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使得大中型企业也减少了人员需求,可以说,就业问题是学校与学生双方所同时面临的双重困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两三成的大学生现在想进行自主创业。龙洲经讯分析师Cui Ernan指出,有官方数据表示大学生们正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尽管去年本科毕业生数量创纪录高位,求职者的人数却似乎在下降。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创业虽然是一道坎,更是一条路,他们对于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的需求是大量而长期的。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在天津市13所主要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352份有效问卷中有37份显示有自主创业意向,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达到了10.5%,但是显示对学校创业扶持政策有了解的问卷数仅有20份,对自主创业很有信心的问卷仅有9份,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评价较高的问卷数比例为34%。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校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烈的创业意向,但是却没有创业的动力与规划,仅仅止于想法,最终能够走上创业路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活跃度并不高,对创业政策认知度不足。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三、青年创业现存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断增多,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创业教育成果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1.定位不明确、无法顺应市场要求。十余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核心目的仍是为了顺应政府政策导向拉升就业率或是参加相关竞赛获取名次,创业教育缺乏自主能动性,对于市场需求反应迟钝,与真实的市场远景脱钩严重。很少有大学将创业教育作为发展核心来进行普及与发展,很多高校不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本能拉升为目的,而是单纯片面的追求就业率与形式主义的获奖人数。在这种目的的驱使带动下,高校学生也只能获得相关技能的提升而绝非综合创新水平的飞跃,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高校学生创业群体就会与市场脱节,很难在市场的冲击下真正成长起来。
2.体系不完善、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范畴仅仅只包含了创业教育课程这一小块领域,对于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指导工作并没有涉猎,相关基础学科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还处在试点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型的平台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我国的创业教育实际产业成果有限这一现象了。同时,对于创业教育部门的管理也疏于规划,一般都是使用类似学科教育的方式设立学系,但是创业教育的跨度相对较大,资源需求相对较多,单一的学系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创业教育创新性的要求。
3.重视不充分、社会支持力量短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课程授课教师都是非专业出身,主要来源为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或直接就是兼职授课,他们普遍缺乏创业工作背景,创业工作相关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教师的成长才是重中之重,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一支能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经验的专业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项目的市场化,这对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要求,很多方面的创业环境与孵化机制不是学校或者说政府能够给予的,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需要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经历了市场洗礼的项目才能真正成长为市场所需要的。
4.缺乏联动机制、认识存在误区。对于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而言,一个能够联通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沟通机制是并不存在的,这也就使得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无法落实到企业头上,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机会也很难为学生所周知,高校又苦于没有经费与机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历练。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新型大学生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较高要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的联动合作,而现实层面上制度的不完善、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社会大众的相对漠视使得相关三方很难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同时,对于高校学生群体自身而言,他们认为创业服务与创业教育只是一种技能培训的形式与方法,所以对创业思维与相关宏观知识的学习会出现忽视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可能曾经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与念头,但是却因为惧怕失败、寻求安稳,而放弃了创业的想法与机遇。而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大学生的思想,限制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四、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现立体化、市场化、公益化、项目化,深度发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着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青年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与环境,同时在此过程中嵌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公益化为抓点,引导青年学生走公益创业之路,助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创业空间。
1.提高重视,加强合作。在高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核心所在,以及青年学生创业群体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加强合作,高校方面应当主动承担起枢纽的作用,在政府、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沟通平台,为相关信息的顺利传达提供便利,以平台化的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动,将企业与学生置于面对面的平台,帮助学生获取投资、创造思维。
2.明确创业教育服务原则。在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服务的原则,必须以“立体化服务”与“全方位育人”为主体,以“市场化运行”、“公益化发展”与“项目式扶持”为核心,以“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型能力”为目标。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做到全程培养、全面育人,从思想及思维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模式的运用,对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的支持,要在体系内部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选拔机制,择优帮扶,促进体系内项目的良性发展,在多个领域形成创新合力,进而促进体系健康有序的发展。
3.改革创业项目管理体制。形成并坚持“校内高度重视、社会氛围关注、市场机制选择”的管理格局和体制。完善高校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扶持机制,落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淘汰”的选拔制度;同时要完善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理论体系的建设,高校方面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特点与优势学科,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普通教育之中,充分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服务理论体系,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创新思维丰富、亲和力强的教师队伍,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队伍内部形成一种激励辐射的影响方式。
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创新相关平台的运作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为青年学生创业团体的发展提供孵化空间,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青年学生提供寻求指导、发掘创意、组建团队、开发项目、经验交流的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创业梦想,顺应国家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成才立业。
参考文献:
[1]姜柳.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营销,2014,(11).
[2]陈海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视野,2013,(9).
[3]万荣根,曲小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4]崔道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市场化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7).
[5]何霞.困境与超越:民间公益项目合法性问题研究[J].青年探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