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学科导师团队的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2016-05-30覃丽朱能肖嫩群李娟李顺祥廖端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2期
关键词:跨学科

覃丽 朱能 肖嫩群 李娟 李顺祥 廖端芳

摘要: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只有不断创新优化导师制度,才能不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本文从药学研究生培养角度,分析了基于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构建与实施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从例会制度的目的、意义与形式,对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例会制度;跨学科;导师团队;药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75-02

一、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导师和研究生是主体。药学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医学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而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群体则是其核心竞争能力。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如何发展和提高学生掌握各相关交叉学科科研技能的扎实性,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是当前药学研究生教育的瓶颈和难题。本文将基于跨学科导师团队的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跨学科导师团队在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作用

1.单学科单一导师制的不足。研究生扩招给单一导师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形势下,我国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忽视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药学专业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药学各学科都涉及药物的生产、制备、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与机体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由科学研究型和临床实践型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对于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单一导师制不适应学科交叉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互利。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导师是主体力量。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陆续出现,只有通过找到各学科的交叉点,实现学科间的碰撞和融会,才能不断发掘和激发出新的思路、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新观点、新理论。目前实行的单一导师制缺乏充分的学术交流,同时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在学识学术、道德素质等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下滑,不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因此,通过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导师团队,可有效促进各科导师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实现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科研实践和相互交流中拓宽知识面,从而促进学术思想的拓展。因此,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将在药學研究生培养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此外,单一导师制不利于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和教育。现代科技日益发展,学科分支变多、变细,日趋综合化和多元化,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跨学科导师团队则可以有助于解决单一导师制带来的种种弊端。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导师团队中汲取到跨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操作等前沿知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出思维活跃的创新型研究生。

2.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构建与实施。跨学科导师团队由主导师和不同学科的其他成员教师组成。主导师由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师德素质,并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指导能力的教授担任。而团队的成员可为不同的相关学科、不同专业特长等教师组成。团队间不同的导师各有分工,主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指导毕业论文,副导师辅助主导师的工作,在自己学科领域内,指导研究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科研思维、思想动态等多方面给予长期指导和帮助,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各导师的分工及责任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评价,并综合学生评价。通过定期检查、实施动态管理,从而明确职责,促进团队质量的提升

三、例会制度在创新型研究生教育中的开展和应用

1.例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制定研究生例会制度的目的是确定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内容,促进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制度化,避免随意性。在例会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导师可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并由此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通过例会制度可鞭策研究生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也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效率。例会整合了“一对一”教学与课堂教学两种模式的优点,扬长避短。另外,例会使交流定期,一方面督促导师关注研究生的进度,另一方面,由于例会交流时间的固定,可有效督促研究生养成阶段总结的良好习惯,加快成果的产出。

2.例会制度的应用形式。导师在建立例会制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几点:(1)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要求所有导师和研究生必须按时参加;(2)安排好会议秘书,秘书可由研究生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导师与研究生间的联络、开会事宜的准备等;(3)例会时间固定,每周一次比较合适;(4)例会内容的确定:主要是汇报实验进度和读书报告。导师团队可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例会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课题汇报讨论。课题汇报中,研究生将已有的实验结果和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展望,通过例会这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导师及时把握研究生的科研动态,也有助于其他研究生的学习和讨论。例会上大家进行分析总结,可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促进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因此汇报是对各项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导师团队针对每位研究生的特点提出指导意见。汇报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其他研究生可针对汇报的内容、演讲技巧和幻灯片制作水平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可督促研究生间的深入探讨,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幻灯片制作水平,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写作功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邀请交叉学科的专家及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也是例会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讲座可以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并掌握科研动态和专业前沿,从而进一步开拓研究生的科研视野,增加对科研课题的了解,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准备。文献学习交流穿插在例会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确定科研主题,尤其是针对分歧和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汇报国内外的最新文献,还可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水平,且有利于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文献学术交流要求在会前,汇报者进行充分的准备。通过文献学习交流,可以加强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总之,不管以何种形式开展的例会活动,都需要导师团队和研究生的认真对待和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

四、基于跨学科导师团队在例会制度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例会活动是大家汇报、交流和探讨科学问题的平台。例会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的导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学术思想的相互碰撞,学术问题的相互探讨,从而有助于更快找到开展课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此,在药学研究生培养阶段,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的同时,充分利用例会这个平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研究生作为科研新手,经常在课题开展和实验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瓶颈,例会就是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导师团队在例会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科研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例会制度,研究生可以听取各学科导师团队的建议和意见,兼容并蓄,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过例會制度营造的学术氛围,师生间和学生间可以畅所欲言、默契配合,这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同时这将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多元化学习环境,实现专业知识交叉学习。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生不仅要从导师那里学习专业知识,更关键的是学习研究方法和形成科研思路,培养创新能力。跨学科导师团队通过例会这个平台,可以对药学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形成严谨的作风、端正的态度和创新的科研理念。

五、展望和总结

跨学科导师团队制和例会制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交叉在创新型药学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例会近年来逐步成为进行科研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当然,基于跨学科导师团队的例会制度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规范和拓展。在跨学科导师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例会制度,将有助于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促进科研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严谨作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长方,于海涛,张可勇,等.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6):156-157.

[2]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等.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全国14所个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28-34.

[3]龙红明,李家新,王平,等.团队式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2,(4):41-43.

[4]侯金才,王滨,张翠香.组建导师团队 培养创新型研究生[J].高教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6.

[5]张万敏,杨亚明,严中平,等.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与专业实践工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

[6]周建新.医学研究生教学中例会制度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61-462.

[7]顾志峰,李立人,桑爱民,曹晓蕾.例会制度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医学教学,2013,(27):718-719.

[8]胡兵,朱家安.例会制度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

[9]任莉,陈垦.浅谈药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学术例会(Lab Meeting)的设置与实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4):54.

猜你喜欢

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Fantasy and reality
跨学科的音乐图像研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语用学的跨学科性研究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