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2016-05-30屠蘅菁杨晓敏
屠蘅菁 杨晓敏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85-02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在生化教学中,实验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实验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直观、明了、生动的教学过程,实验课的学习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和主要途径[1]。
生化实验虽然在生化课程的整体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高等中医院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无法与其他学校相比,以至于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实验技能缺失,实验能力薄弱,在相关专业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时缺乏强有力的竞争。
为了实现我校“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全面启动实施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领导多次在全校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增加实验教学投入,扩大实验教学规模,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在此契机下,我们在近年来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课程加大了资金和人员的投入,改善了实验条件,并逐步理顺了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同时也对实验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改革。
一、改革教学流程
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讲解—学生操作—书写报告—教师评分。此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实验课的顺利完成,但是学生少有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对许多问题常常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为此我们尝试分步教改:
1.重视预习,要求学生撰写预习报告,从而在进实验室前就对实验心中有数。
2.实验开始指导教师先重点讲解,强调师生互相提问,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其与理论课的关系,实验的临床意义和科研意义,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及其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要领,预期的实验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培养其主动性,实验素质显著提高。
3.实验过程中,增加教师阶段性的集中指导环节,比如在糖原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进行四次集中指导:第一次在匀浆过滤完毕时,指导学生对比不同实验组滤液的色泽和透明度;第二次在离心完毕时,指导学生对比不同实验组的沉淀量;第三次碘液呈色时,指导学生比较并分析颜色差异;第四次班氏试剂反应结束后,指导学生比较各组样品颜色的深浅及沉淀量。在集中指导时,将实验现象中涉及的实验原理联系实际反复强调,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感官认识,还能将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4.把多媒体教学结合到实验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强化学习效果。在此之前,学生对许多实验技术的概念是模糊的,比如,在讲四大基本技术之层析技术时,我们告诉学生常用的层析有: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但只能让学生操作简便的纸层析。现在,我们在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听技术,为学生们适时选择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交互式课件、虚拟实验软件,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电泳技术和分光光度技术等,还熟悉了不少受条件限制难以亲自接触的经典实验,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拓展课堂,更可以充实课堂。在生化实验课上,有些实验过程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像水浴加热、离心、电泳、层析、静置等等。这些“等待”耗时长,有的甚至需要四五十分钟,这样就会造成实验课程中的空白。加入了多媒体视频教学后,这些时间就被教学内容充实了,学生们不再感到操作冗长、时间难熬,而是被生动有趣的教学片所吸引,既兴趣盎然又受益匪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重视实验完成时的总结分析。要求实验组汇总实验结果,通过与照片或幻灯片形式展示的正确现象、结论进行对比,判断正误,评价实验结果。针对异常实验结果,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所在,不仅可以避免以后类似问题的发生,还可以对实验报告中实验分析的书写进行必要的前期指导。
6.实验报告档案化。在学期结束时,实验室将各班级的实验报告汇总,按实验班级、实验项目编订成册,并甄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报告作为范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观摩学习。
二、探索评价体系
生化实验课的成绩占整个生物化学课程总评的20%。以往这部分成绩主要是看实验报告,一般是报告写得好,实验成绩就高。但是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种指标单一的评价体系存在弊端,即仅凭借一份实验报告,任课教师根本不能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操作,甚至就连其实验数据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实验报告是否本人独立完成,教师也无法评价。因此会出现评价偏差,降低评分的科学性,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对学生实验课的评价进行探索,尝试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1.确定评价要素。学生实验课程的评价不能只看一份实验报告,而是要全面考察其实验态度、操作方法、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因此我们将实验评价要素定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出勤;②预习提问、预习报告;③实验操作;④实验分析;⑤实验报告;⑥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遵守和安全意识。
2.建立评价标准。根据生化实验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五级评价标准,满分为10分,具体如下:
(1)10分:①全勤,不迟到、不早退;②课前预习全面认真;③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规范娴熟,对实验各阶段的现象观察仔细,及时主动纠偏、纠错;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主动联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且分析深入细致、准确无误;⑤实验报告记录完整,表达清晰,数据精准,数据处理正确,图标制作规范,分析讨论合理;⑥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管理,安全意识很强。
(2)8分:①遵守请假制度,不迟到、不早退;②课前预习认真;③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规范,能注意观察实验各阶段的现象,能纠偏、纠错;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联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⑤实验报告文字表达比较清晰、数据处理正确、图标制作规范、分析讨论比较准确;⑥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管理,安全意识较强。
(3)6分:①迟到、早退1次;②课前预习比较认真;③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比较规范,能注意观察实验各阶段的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纠偏、纠错;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在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进行解释和解决;⑤实验报告文字表达基本清晰、数据处理基本正确、图标制作基本规范、分析讨论基本准确;⑥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管理,有安全意识。
(4)4分:①迟到、早退2次;②有课前预习;③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基本规范,不能持续观察实验过程中各阶段的现象,在教师帮助下能纠正一些错误;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帮助下给予一些解释和解决;⑤实验报告文字表达有不清晰处(2处以上)、数据处理有错误、图标制作不规范、有分析讨论但欠合理;⑥基本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基本服从管理,安全意识淡薄。
(5)2分:①迟到、早退3次以上;②课前不预习;③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不规范,不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出现异常现象时无动于衷;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知所措;⑤实验报告文字表达无条理、数据处理不正确、图标制作不规范、无分析讨论;⑥不遵守实验室规则,不服从管理,无安全意识。
在建立起生化实验评价标准后,我们先后选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一些班级作为教改实验组进行试点。经过多个学期的不断尝试后,对新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估,并与其他未采用新模式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教学无论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还是在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实验组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表明,新的课程模式更为适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得到广大同学的肯定。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生化实验的教学质量,参照前期教改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评估项目,细化实施措施,尽可能减少误差,使评价体系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反映实验课的真实情况,巩固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史秀娟,吕立夏,徐磊,等.浅谈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20-121.
[2]李晓宇,包永明,李宁,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5):100-102.
[3]张永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