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6-05-30潘宏博姜佳枚王丽卿陈立婧唐文乔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0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教学改革

潘宏博 姜佳枚 王丽卿 陈立婧 唐文乔

摘要:水生生物学是农林院校及涉海高校的专业课,作者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为我校水产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83-02

《水生生物学》是农林院校及涉海高校的核心课程,在我校上海海洋大学,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具有雄厚的教学基础和相关教学资源。本课程开设广泛,几乎为水产与生命学院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真正接触水产养殖/水生生物的第一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我校水产创新人才的培养成功率。

但目前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学习兴趣较低、学习主动性严重缺乏,多数处于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状态,这也间接导致了毕业生在水产领域从业意向逐年减少及考研深造数量一直不高。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1)水生生物学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因避免内容同其他相关课程有较多重叠,理论课目前过于注重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而该内容又多以枯燥的讲授为主。(2)实验课内容较古板,均为固定标本。虽观察和生物绘图是生物学/水产类专业的基本功,但单纯的观察易加快学生的学习疲劳,降低学习兴趣。(3)课程考核方式较单一。(4)学生没有理解本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缺乏兴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希望增加教学互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更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学习,而非毫无生气的生物模式图;更喜欢团队合作的多媒体展示,而非传统的书面作业;此外,实验课上他们更爱动手探索,而非单纯按部就班。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学的知识。

为此,我们开展了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向的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过去的两年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维启发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

水生生物学内容多为各生物种类的形态分类介绍,因大多种类个体较小,形态结构抽象,枯燥的“填鸭式”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并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借助大量的彩色图片和影音资料,使各种形态结构清晰可见,而影音资料也直接让学生看到各种水生生物正常的生活状态,有直观的认识。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多样,同时稀奇百怪的水生生物图像自然而然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重要章节结束时,可用猜谜的形式,与学生互动,让其主动查资料,回顾知识要点,来完成对一些种类的鉴定,加深对关键内容的掌握。

此外,水生生物的知识结构以水体中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各生态类群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同我们的环境和水产养殖息息相关。这些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发学习来掌握。因此,在一个生态类群学习结束,我们常设计一个研讨会的时间,事先提出若干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查找资料并归纳总结,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引发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了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并体会到水生生物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如何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浮游植物这个部分结束后,可设计水华产生原因、鲢鳙鱼控藻、生物质能、气候变化与水华等科学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查资料并在课堂展示他们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同时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融入最新研究进展,革新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所用《水生生物学》教材为2005年出版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因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为水生生物学形态分类提供了新的视野,国际上水生生物分类体系的变动较大,该教材的一些内容已同国外有脱节。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研究结果,并同国际常用到的分类系统相统一,我们依托我校在水生生物分类学领域的雄厚研究基础,教研室各位老师及时对形态分类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增加了相关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条形码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在水生生物学分类学方面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

水生生物学在环境生态、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往仅注重形态分类内容的讲解严重不接“地气”,也常造成学生在考虑深造的研究方向时很少选择水生生物相关领域。为此,针对教学内容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充分利用水生生物学实验课来重点讲解和实践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内容,而在理论课上将部分教学重心放在水生生物的研究意义方面。教学团队的成员根据各自的科学研究,分别在水域生态修复、有毒有害藻防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等相关内容增加自己的最新科研进展,并以专题报告形式从《Nature》、《Science》、《Ecology letters》等国际顶级期刊中挑选部分论文,介绍研究发展趋势。使学生从科研角度,了解水生生物学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而鼓励他们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为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准备。同时通过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统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实验课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以往水生生物学实验,均以鉴定生物、认知生物形态为主,实验材料几乎十余年不变,内容过于单一。同时固定的标本存在破损、观察对象密度、形态失真等问题,极易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继而影响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实验课的最后增加创新实验环节,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具体将以校园水系和附近的水域为基地,设立以下实验:(1)淡水、咸水原生动物的采集、鉴定、培养及对水质的指示。(2)轮虫和枝角类的培养和捕食。(3)不同水体微型食物网特征。(4)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5)杭州湾北岸底栖动物同底质的关系等。实验结束后将组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

通过这些创新实验,很好地将前面实验课的形态鉴定知识得到应用,同时鲜活的样品也使学生对各种形态特征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和团队合作实施,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并借此对科研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优化考核方案

以往理论课多以期末考试作为总评的部分,这直接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结合课堂内容的改革,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总评比例到50%,同时提高课堂讨论及日常作业的达成度所占比例至40%。

实验课则注重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的鉴定能力,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实验的设计能力,减少绘图作业所占总实验成绩的比重。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学风为之一新,学生出勤率近100%,课堂气氛活跃,打瞌睡现象极少发生。有意进入实验室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数量也有大幅增加。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成功,提升了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归属感,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为我校水产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嫣,王耀华,王爱民.2011.“水生生物学”课程专业化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3:52-54.

[2]柴毅,杨小林,罗静波.2011.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7):267-269.

[3]王丽卿.2014.水生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4]江红霞.2009.农业院校水生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37(21):10310-10311,10313.

[5]李代金,吕光俊,黄辉,蒋礼.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6]向枭,何利君,沈忠明,周兴华,陈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教学改革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分析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