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理据浅析

2016-05-30李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0期
关键词:浅析

李薇

摘要:名物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特色及文化韵味进行研究,可以追寻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并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云南中草药;命名理据;浅析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68-02

一、引言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山、多森林、多深谷,不少地区的山上与河谷间呈现出寒、温、热三种气候——立体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物种丰富,素有“药物王国”之美称,仅药用植物就有6000余种,占全国药用植物品种总数的51%,长期以来,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医药资源。

中药名称具有理据性。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特色及文化韵味进行研究,可以追寻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理据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药名均来自《云南中草药》(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全书共收录云南常见、常用中草药757种。

二、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的理据分析

(一)理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处在理据性和任意性的动态平衡中,理据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理据,就是人为事物命名造词时想要实现名称亦即语词的特定功用而寻找到的理由与依据。”[1]语词的理据也即语词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动因,是词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依据。

一般来说,词的理据从词的构成要素来看,可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词内理据即对词的内部形式的探求而形成的理据,涉及到词的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而词外理据探求的是词语的语言形式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它存在于语言符号之外,须要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探讨。从理据的显隐程度来看,词内理据属于显理据,而潜理据多是文化上的词外理据,可再分为史实理据、传说典故理据及民俗理据等。

(二)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的理据类型

1.词内理据。

(1)形态理据。形态理据指以中药及中药的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形貌、状态等作为理据来为其命名。云南中草药的命名以形态理据为主,如:①一支箭:花葶直立,单一似箭,故名。(《云南中草药》)②七叶莲:通常有小叶7片,故称七叶莲。(《本草药名汇考》)③小玉竹:其叶光莹而像竹,其根多节,故名。(《本草药名汇考》)④三颗针:此类植物枝上多生有三分叉的针刺,故名。(《本草药名汇考》)

(2)颜色理据。颜色理据,顾名思义,指依据药物颜色为其命名的理据类型。如:①一点红:根茎丝线状,折断后红色汁液流出成珠滴状,故名。(《云南中草药》)②小黄花:因花黄色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③白果:因果皮骨质色白而得名。(《本草药名汇考》)④红花:因花红而得名。(《本草药名汇考》)

(3)气味理据。中药气味各异,有的香气扑鼻,有的臭而难闻;味则有辛、甘、苦、甜、酸等。因此不少药物以其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如:①九里香:花极芳香,远处即可闻及。“九里”,极言其香的程度。(《本草药名汇考》)②鸡屎藤:揉之有鸡屎臭味,故名。(《云南中草药》)③香茅草:因揉之有香气,故名。(《云南中草药》)④臭灵丹:俗称臭树。因有强烈臭味,故名。(《云南中草药》)

(4)味觉理据。《黄帝内经》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不少药物以其性味来命名。如:酸角、苦参、甘草、辣蓼分别以味酸、味苦、味甘和味辛命名。

(5)功效理据。指的是根据药材的药效而命名的理据。如:①九里光:因其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而得名。(《本草药名汇考》)②大接筋藤:因舒筋活络的功效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③大接骨丹:因主治骨折、跌打损伤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④双肾参:补肺肾,故名。(《云南中草药》)

(6)时间理据。中草药具有一定的生长属性,包括生长时间、生长方式、生长空间等特征。其中时间理据主要是根据药物生长的时间或在具体时间内具有的某种特征而命名的理据。如:①八月瓜:因八月果熟开裂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②半夏:五月半夏生的植物,故名。(《中草药名汇考》)

(7)空间理据。即通过描述药材生长地的特征来作为该药材命名的理据,如:①车前草: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名。(《本草药名汇考》)②石菖蒲:多生于山涧、溪沟潮湿泉流附近水石间。(《云南中草药》)③阴地蕨:因多生丘陵草坡、灌丛阴湿地,故名。(《中草药名汇考》)

(8)特征理据。指依据药物的某方面的特性而命名的理据。如:①一点红:根茎丝线状,折断后红色汁液流出成珠滴状,故名。(《云南中草药》)②七里散:因有剧毒,每次7厘而得名。(《云南中草药》)③山皮条:茎皮纤维韧性强,故名。(《云南中草药》)④三分三:云南人认为此药用量不能超过三分三厘,否则会中毒,故名。(《本草药名汇考》)

2.词外理据。

(1)传说理据。土茯苓:又名禹余粮,传说“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量而弃其余,故名”。(《本草药名汇考》)

火把果:又名“救军粮”。传说曹操大军讨伐张角,将士们饥渴难耐,曹操用计“望梅止渴”后,将士们无粮可充,正好遇一片火棘林带,有饥饿士兵摘食后感觉不错,全军以其充腹,救了整个军队,所以称其为“救军粮”。

(2)典故理据。仙茅:此药为昔日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故名。(《中草药名汇考》)

3.综合理据。《云南中草药》中许多药材的命名并是不单纯的理据元,而是两种或多种理据元组合而成的。如:①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其性如苋。(《本草药名汇考》)②马蹄香:形如马蹄,而又有浓烈的气味,故名。(《云南中草药》)③升麻: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本草药名汇考》)④石筋草:生于山野潮湿处或山石间,主治舒筋活络。(《云南中草药》)⑤白牛膝:全株密被白色长绒毛,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故名。(《云南中草药》)⑥白毛蛇:根状茎可达5米,密被灰白色鳞片,形似蛇,故名。(《云南中草药》)

三、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理据的特点

(一)命名以形态、颜色、气味等直观理据(显理据)为主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中提到:“人对外界的感知绝大部分来自视觉通道。”[2]刘兴均在(2002)谈到:“先民在为一些自然物命名时,先有一番仔细的观察,然后以‘目验获得的印象为基础,用有声语言加以模拟,就形成了早期的关于自然的称谓……这说明,先民在对外部之物命名时有以目辨形的感知方式。”[3]这同时也说明,形态是命名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一种草药区别于另一种草药的特征往往就是它的外部形态,如茎,叶,花的形态、颜色等。在《云南中草药》收录的药名中,较多以形态、颜色、气味等直观理据来命名,而其中,形态理据又占了大多数。

(二)命名富有形象性,常用比喻等修辞手段进行命名

我们看到,在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命名中,有大量的比喻造词,如前文提到的“白牛膝、鸡冠花、鸡嗉子果”等,再如“燕尾草、猫胡子花、雪莲花、唢呐花、珠子参”等。这反映了中国人喜欢形象具体的民族思维特点。

申小龙指出:“中国古代哲学讲求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概念是一种思维的抽象,而运用汉语语词固定概念的形式时,中国人习惯用相应的具象使概念生动可感而有所。”[4-6]这种“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反映在中草药的命名上,突出地表现在形态理据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也体现了汉语的这一思维特点。

(三)口语或方言色彩强烈,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云南中草药》中收录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药物名称,如“大苦溜溜、矮陀陀、屎咕咕、耗子耳朵树、猪殃殃、寡鸡蛋树、辣子草、铁丝蕨蕨、芪菜巴巴叶、白花岩陀”等。其中“溜溜、陀陀、殃殃、巴巴、咕咕”等为口语,“寡鸡蛋(孵不出雏的鸡蛋)、辣子(辣椒)、耗子(老鼠)”等为当地方言。这些中草药的名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四)词外理据特色鲜明

词语的理据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特点、民俗民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药材名称来源于典故和民间传说,体现出多彩的民俗文化。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理据的研究,可以探寻云南各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法,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

四、小结

名物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云南地方特色中草药的命名理据的研究,不仅能发掘出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同时由于药名中保存了大量的语言学资料,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周光庆.汉语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2]徐蓓.中草药名称理据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李婵婷.张仲景医籍药物名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余晓惠.中药命名理据探析[J].语文学刊,2011,(5).

[5]邓小英.《本草纲目》中药物命名探讨[J].甘肃中医,2008,(7).

[6]云南中草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浅析
浅析搓法
浅析电动机日常维护与保养
更年期汗证的治疗浅析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Bundle和Intent在Activity之间的应用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浅析明代漕运轻赍银
浅析“谯”字“酷烈”义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浅析唐代的自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