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2016-05-30张立群

求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企业

张立群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回调,下行压力比较明显。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自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工作,在稳定市场需求、特别是稳定国内需求方面的成效日益显现。受其支持,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稳增长的政策效果预计在2016年会进一步显现,据此可以认为,在需求企稳的支持下,2016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水平会略高于2015年。

1.消费持续平稳增长。2015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增速持续保持在两位数。消费持续平稳增长,是稳增长的突出成效。2012年以来的稳增长,着力点从投资更多转向消费,集中表现在政府坚持社会政策托底,全力保障基本民生。重点抓住精准就业和精准扶贫。由于政府坚持把保就业作为稳增长的底线,加上服务业发展平稳等客观因素的支持,近年来就业形势大体稳定。2015年9月份调查的失业率在5.2%左右,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66万人。就业平稳以及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措施,支持了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5年1-9月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可比价格同比增长7.7%,较同期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这就必然给消费平稳增长带来基础性支持。尽管大城市堵车、建房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限制了汽车、住房市场发展,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受到一定限制;但基于13.67亿人口日常生活的各项基本消费活动保持平稳,必然奠定消费平稳增长的格局。这也会从市场需求方面对生活资料生产形成稳定的支持。目前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平稳增长,已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在经济转型的复杂形势下,抓住保障基本民生这个龙头,对于实现中高水平的合理增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稳增长的核心目标,现在和未来都应定位于保就业、稳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经济增长筑底的核心支点。

2.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虽有波动,但势头趋强。2015年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增速较1-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虽然铁路投资回落幅度较大,但城市公共设施投资、水利投资增速都有提高,表明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从未来趋势看,铁路建设项目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城市地下廊道、海绵城市等新投资项目不断涌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职能加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带一路大格局奠基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增加等,使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显著扩大。地方债置换等措施,明显缓解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困难,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督查力度加大,推动了投资进度加快。综合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稳中趋升。

3.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回暖,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态势有望改变。2015年11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4%,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2月份销售形势继续活跃。与一季度同比负增长9.2%形成鲜明反差。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的基础是中国的城镇化。尽管受到大城市承载能力不足、中小城市就业空间狭窄、城市经济降温等多种不利影响,但年轻人向城市流动、寻求发展机会的浪潮仍然蓬勃。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超过700万人,还有1.6亿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指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这个区域取得成功的年轻人不断增加、成家的年轻人不断增加。这些必然推动刚性和改善型买房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对大城市房价下降预期的改变;以及相关调控政策,包括限购政策、按揭贷款政策、公积金政策、营业税减免政策等调整,以及连续6次调低存贷款利率,房地产市场在大城市回暖是必然结果。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城镇化仍然在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效化解城镇化存在的诸多矛盾,进一步释放城镇化的巨大潜能。在此基础上,城市住房需求必然会持续增长。据此可以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态势是可持续的。从历史经验看,房地产销售形势回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必然要带动房地产投资由降转升。尽管存量房待消化的数量仍然较多,但大城市存量房已经持续较快减少,开发商资金来源持续增加(大城市房地产销售回笼资金能力大大高于中小城市),住宅开发投资必然会逐步增加。2015年1-11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同比增速已经快于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这可能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即将出现拐点的重要信号。综合判断,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态势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发生改变。

综合以上分析,稳增长政策在稳定消费、稳定投资方面的效果日益明显,内需平稳增长基础初步建立。尽管1-1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3%,外需形势比预期严峻,但受内需主导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速企稳迹象仍然开始显露。2015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了降中趋稳的迹象。

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引导下,“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市场调节的企业优胜劣汰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分化情况日益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目前上游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在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资金和债务链条并未发生普遍断裂。此外股市泡沫和风险得到控制。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困难企业普遍存在,困难程度不断加大;局部的就业问题开始显现;债务链条延长、债务风险加大;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出现困难。这些都说明供给侧,亦即企业和产业还不能适应需求水平下降后的新环境,国民经济还在带病运行。

市场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及其相互结构的调节总是表现为事后的。需求水平和结构变化了,必然要通过市场调节供给水平和结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协调供求关系,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下台阶,企业的订单水平下降、成本水平提高,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高增长预期形成的很多建设项目,也面临诸多困难。市场对企业、对项目的重新选择不可避免,必然会有一些低素质的企业破产,一些不好的在建项目下马,必然导致与其相关的债务链条调整,也会引起部分职工下岗失业。

面对发展环境变化,确实有不少企业主动调整转型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也有不少企业,依靠地方性政策优惠和过度保护、依靠降低产品质量标准、减少环保投入等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受政府过度保护,很多困难企业和不好的在建项目“僵而不死”,使银行和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逐步淡漠;而这些企业和项目的生存,需要不断借新还旧,不断吸入新的资金,以维持资金链不断裂,持续时间越长,其资金需求刚性就越大,借贷利率就越高。当银行和金融企业风险意识下降后,就会产生片面追求高利率、高回报的倾向,就会越来越多地把资金配置在高风险领域,支持不良经济成分的生存,就会导致债务链条不断延长、债务风险不断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在不断稳固需求增长的基础,也在通过市场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入,矛盾和风险也在蓄积。当前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

2016年世界经济预计将继续呈现弱复苏的增长态势。受美联储加息、资本外流和相关改革滞后的影响,新兴发展国家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恢复势头脆弱。美国经济预计将继续缓慢恢复,欧洲经济回稳态势预计比较明显,日本经济困难有所增加。从国内情况看,在2012年以来稳增长政策措施的累积效果以及多项积极因素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增长将触底企稳,GDP全年有望实现略高于7%的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加快,“十三五”将实现良好开局。

1.2016年世界经济仍呈继续恢复态势。尽管世界银行和IMF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但一致认为2016年美国经济恢复仍然是一个亮点,欧洲经济尽管困难仍然较多,但仍然会保持恢复性增长;新兴经济体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增长水平预计有所降低,分化趋势明显。综合看,2016年世界经济仍呈继续恢复态势。在这一形势下,综合考虑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出口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提高等因素,预计出口可望结束负增长。

2.投资增长将大体趋稳,2016年投资增长率预计为11%左右。首先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态势将结束。与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联系,预计大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将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去库存活动效果逐步显现,中小城市房地产销售也会有所好转。在这些因素支持下,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在下半年将底部回升。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等,预计将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水平稳中有升。在市场需求拉动和过剩产能加快调整的支持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稳中趋升。综合分析,全年投资名义增长预计在11%左右。

3.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为10.5%左右。近年来保就业的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尽管过剩产能调整和困难企业退出会对局部就业产生冲击,但总的就业形势预计仍将比较平稳。此外房地产市场恢复平稳增长、汽车市场预计也会出现阶段性恢复,其对消费的负面影响预计会转为正面支持。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16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0.5%左右。

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7%,CPI涨幅在2%左右。综合来看,预计“十三五”第一年经济将结束下行,保持平稳增长。目前我们必须把稳需求、稳增长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稳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和产业,以及整个供给体系对发展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快把经济运行推入健康可持续的新轨道。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克明

猜你喜欢

城镇化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