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山藏古寺

2016-05-30薛屹峰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无梁隆昌高僧

薛屹峰

一处山川,即便风景再美丽,有时也不免空寂;而有了文化名人的足迹,或有高僧宝刹藏迹其中,便相得益彰,变成陈年的美酒,其味醇厚,余香无穷了。坐落在句容境内的宝华山和山中的隆昌寺,正是这样相互衬映,扬名于天下。

宝华山原名花山,因春夏之际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梁代高僧宝志来山中结庵讲经,遂易名为宝华山,寺名为志公庵,又叫千华寺,由此,山与寺,便密不可分了。明代普照大师断臂祭虎,重振山寺。妙峰禅师得皇家资助,造铜殿一座,无梁殿两座,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扁额,该寺遂易名为隆昌寺。

据说宋徽宗时皇家画苑招收画师,曾出考题为“深山藏古寺”,有人画了崇山峻岭中露出佛殿一角,有人画了重峦叠嶂间冒出宝塔金顶,但公认画得最好的一幅,却是一个和尚在山溪间挑水,传神出一个“藏”字。若这般而论,隆昌寺就藏得比较深了,古时的和尚们要出山挑水,非得带足干粮和帐篷才行。

虽然藏在深山,隆昌寺却是名闻遐迩。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至今山间留有“乾隆御道”。沿“乾隆御道”山行数里,穿越一片保护完好的森林,便可抵达隆昌寺。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呈自然状态生长,据说是欧洲植物种类总量的三分之一。宝华山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之称,偶尔一游,虽不能尽领风骚,但走出水泥壁垒的城市中人,一路呼吸着过滤一新的空气,心境倒也大为舒畅。

寺前一个硕大的放生池,池边佛殿矗立,广场上两株树龄四百余年的银杏正黄叶纷飞,这一切看上去与普通的寺庙没什么两样,唯独一个山门,小而又小,仿佛盛名千载的隆昌寺仅藏在深山,还不能尽显其神秘似的。但若有人因此便心生轻忽,却不免暴露出自家见识的凡浅和眼界的狭小了。

进得山门,偶然回首,看见内侧门楣上有一块匾额,道是“众山点头”,为赵朴初先生所题。相传晋宋年间,高僧生公在虎丘千人石上讲说佛法,说到精妙之时,顽石为之点头。赵老先生所题这四字,足见其对隆昌寺的称许。

在诚心向佛的人们心中,隆昌寺确实有着崇高的地位。它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也是当今律宗第一名山,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虔心拜伏在寺中那座两层的戒台之下。其全盛之时,原有房屋九百九十九间半,至今仍存四百余间。

最使人动容的,是那两座从明代存留下来的无梁殿了,结构巧妙,砖雕精美,经过时光的打磨,已除去画栋雕梁的俗艳,也打磨掉人工所留的匠气,变做浑然天成的建筑艺术精品。

一群香客在大雄宝殿前上了香,烧出来的不是缭绕的香烟,而像是熊熊篝火,一时令人叹为观止。一个老年僧人也觉好奇,停下来用手机拍照。此情此景,昭示着隆昌寺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成为时代变迁的见证。

近代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先生皈依佛门之后,法名弘一,精修律法,据说他对宝华山隆昌寺这座律宗第一名山十分向往,但却由于战乱,一直未能成行,视为终生遗憾。作为一个享受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的现代人,真的是有福了。如今不论从南京、镇江还是句容出发,驱车不到30公里,便可至宝华山一游。即使与佛法无缘,全然唯物,亦可结缘于空灵出尘的大自然,在清幽的山林中洗涤灵魂,放松身心,品鉴山寺中那厚重的文化积淀。

而佛教律宗对精严戒律的推重,亦可给人以启示。对尘世物欲有了约束,心灵便更易获得自由;给了自然万物以自由,自然便会像宝华山那样,带给人类一个和谐而舒适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无梁隆昌高僧
《莲峰》焕发生机蓬勃的文化力量与自信
太原永祚寺无梁殿的建筑形制及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浅谈钢筋砼无梁板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
隆昌大规模绿化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关于无梁GBF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