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课堂学风建设探索
2016-05-30初文华张健李玉伟
初文华 张健 李玉伟
摘 要:学风建设对于高校的办学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在课堂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课堂教学经历为例,提出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学风建设工作的探索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青年教师;学风建设;探索
学风建设对于高校来讲是学校管理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1],它是凝聚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2]。课堂学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的办学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庞大新生力量,无疑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刚刚踏上讲台不久、课堂教学经验尚不足的青年教师,更加应该对课堂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青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新生力量,由于没有受到固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过多影响,青年教师常常能够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生动和热情。然而,也正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课堂教学经验,特别是在课堂学风建设工作中,仍然会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棘手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系统性不足,课堂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
青年教师入职时间往往不长,因此对于所教授的课程没有较多的自主选择权,多数时候要根据教务系统的安排来授课,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所授课程并不是自己所长期系统地学习与研究过的知识领域。这种情况下,要对一门课程从总体知识结构上进行把握,着实需要投入一番时间与精力。然而,青年教师的工作内容远不止授课这一项,随着国内高校对于科研业绩的日益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压力已经不可避免地占据了他们的多数工作时间,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往往无法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地研究归纳,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只能够按照已有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讲解,而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安排,从而导致整个授课过程思路不够完整连贯,充满被动性。
此时,对于学生来讲,一门课程的每一节课都变成了相对独立的一次课程,对于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性不甚了解,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他们对于所学课程的困难与厌烦情绪,进而影响了课堂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照本宣科,课堂缺乏互动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对于所授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握缺乏系统性,是能够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设计,授课过程只是照本宣科,或是逐页讲读PPT,整个课堂看不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据调查显示[3],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是导致学生逃课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认为面对上课时理论空泛、照本宣科的授课教师,与其坐到教室里听枯燥乏味的课程,还不如逃课自学;多数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非常渴望,然而缺乏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却一再让他们失望。教师唱独角戏,失去了师生互动的环节,甚至是流失了部分学生,这样的课堂又何谈学风建设。
(三)过于注重授课内容,表达形式缺乏生动性
其实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面对教师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面对讲台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够把一门课甚至是每一堂课都上好,因此,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要比有经验的老教师投入跟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恰恰是因为授课经验不足,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出于担心课程信息量不足[4]亦或在课时结束前已无内容可讲而过于注重对授课内容的准备,而忽略了在授课时至关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一因素。
对于学生来讲,同样的课堂内容,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讲解方式是他们更为乐意和容易接受的,而授课幽默风趣又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师亦更容易将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使他们身心投入,心无旁骛[3]。在这种状态下,课堂学风建设自然水到渠成。而相反,教师在课堂上只一味地灌输大量的知识,语言干瘪,不仅会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沉重死板,缺乏生气,同时学生亦无法从教师所讲授的大量信息中准确获取其中的重点有效信息,授课效果差强人意。
二、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学风建设进行探索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对于刚刚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课堂学风建设工作无疑在一段时间内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攻关的课题。多学习经验、多观摩老教师的课堂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则更为重要。
《水力学与泵》这门课程是一门对于学生来讲难度相对较大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课堂学风状况堪忧,旷课情况时有发生,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而从期末时的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
针对这一情况,作为青年教师,利用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方面的优势,通过课上及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总结下来发现: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这门专业基础课重视程度还是颇高的,只是限于数学、力学等理工科目的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从而导致学习《水力学与泵》这门应用学科的课程难度较高,也正因如此,部分学生对于课堂讲授内容及课后作业产生抵触心理;但仍然有较多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反映在课堂听讲时能够全程跟随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和思考、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较高、期末成绩分数达到优秀等方面,而这一点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理论基础薄弱是导致学生课堂学风较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在交流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水力学与泵》这种理工类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枯燥,上课提不起兴趣,也是导致其上课纪律差,旷课情况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第一学期的教学经验与调研总结,以改善课堂学风为主要宗旨,在第二学期的授课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从整个课程的教学大纲入手,对课程授课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而在细节方面,在每节课的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做了尽可能多的安排和改变,主要措施如下:
首先,《水力学与泵》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是与纯数学与力学类课程相比,它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应用性也很强。课程的每一章节所讲授的内容都与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而这些应用也几乎都是学生能够在身边所观察到的例子。因此从这一个切入点入手,每个章节开始之前都引入一个比较生动的小例子,以此引出学生对于接下来所要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手段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其次,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的概念,任课教师会以抛出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书里找到答案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于课本内容的熟悉,而对于一些理论深度较高,学生理解起来过于吃力的内容则采取了适当删减、部分删除的措施,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本门课程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又不会因为课程难度过高而失去学习兴趣。通过第一学期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很多学生更多的依赖于上课对PPT内容的记录,采用这一手段之后,相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重点应该有所了解,考试复习的时候也会更有针对性。
在采取上述课堂学风建设改革方案之后,在课堂纪律方面,明显感觉到当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感兴趣,想要认真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自发地融入到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跟随任课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思考,课堂纪律无需专门去维持,旷课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三、结束语
青年教师由于刚步入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由于各人的教学内容与授课对象各有差异,遇到的问题会因人而异,解决方式也各有千秋,相信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探寻,各位青年教师一定可以探索到一套适用于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在三尺讲台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庞金周.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以课堂“低头族”为分析对象[J].文教资料,2015,18:90-91.
[2]向红,林春,梁社往,等.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促进学风建设[J].农业教育研究,2013,1:22-24.
[3]肖娜,翁煌.高校学风之课堂状况调查[J].肇庆学院学报,2014,35(6):88-92.
[4]姜涛.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弊病及对策的思考[J].文理导航,2010,8:27-28.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