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校、院两级管理角色分析
2016-05-30张金冉林聪张亭亭
张金冉 林聪 张亭亭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高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院办校”、“院为实体”已成为我国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新方向,而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运行管理活动中,重新梳理校、院两级的管理角色,是构建顺畅、高效的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的首要步骤。
关键词: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校、院两级管理;角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11-02
一、当前高校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高校管理模式总是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发展中不断寻求新的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了“以院办校[1]”、“院为实体[2]”的管理理念,这相对于之前校级管理层主导的管理模式,是一轮新的尝试。越来越多的院系主导,意味着从人才培养到科研工作,院系作为实体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校级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承担引导者和智囊的角色,而在这种变革中,校、院两级的管理角色相较以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重新梳理校、院两级管理角色定位,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转变管理模式、形成互助共赢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运行管理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而在整个高校职责范围内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是整个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3]。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从工作流程上囊括了注册学籍、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审核等一系列事项;从主体上包括校级教学管理部门、院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和其他管理部门等。因此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事项繁杂、覆盖面广、涉及人员主体范围多等特点。
在当前高校中,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普遍为学校教务处主导。以我校现实情况为例,从注册学籍、全校所有年级的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审核的事项教务处都由办公室、特设专岗专人统一处理;而各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教学计划上报、日常教学活动核查和具体到个体层面的学生学籍、学业管理工作。在大量基础教学管理活动由校级教学管理部门主导的模式下,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极易造成各类“冲突”发生。教学运行管理的顺畅和科学进行,直接影响了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减少这些冲突的不断产生,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以院办校”、“院为实体”的管理理念之下,对校、院两级教学运行管理角色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这有利于缓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新时代背景下校、院两级在教学运行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一)校级管理部门
1.管理理念倡导和规则规范制定。教务处,作为校级教学管理的实现部门,要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教学工作的重心,积极倡导新的管理理念和从实践中研究、制定新的规则、规范,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作为校级部门,应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4],不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操作性的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等问题上。而且事实也证明,作为校级管理部门,校教务处在直接处理这类直面师生的事物上,更容易引发矛盾和产生失误。
作为管理理念的倡导者和规则规范的制定者,教务处应该从以往的“冲突”中吸取经验,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在管理范围中各类主体的需求,要明晰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本质不在于管理,而是服务。以学生和教师为根本,不断推行服务意识,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推进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协调者、调配者与监督者。教务处作为校级管理部门,应该能够做好各院级、各教辅单位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起到推动、协调和辅助作用。这种沟通协调并不局限在校级和院级的教学管理部门之间,还体现在作为校级管理部门,协同学校其他各相关部门,去推动整个教学运行环节的顺畅运行。
其次,对于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分配,一方面教务处应该有宏观调控、资源分配的权限,从整体角度做到总量控制、院系均衡,使得教学资源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地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教务处下发一定的教学资源,让院级管理部门有着更大的自主权,也能充分调动院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作为校级层面的管理部门,教务处更应该从监督者角度作为教学运行质量保障的支撑。在院级安排的教学活动中,若是缺少了监督和检查,那高校的教学成果就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并且从校级角度,通过长期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形成连续的数据记录,也有利于从数据支持角度,去发掘教学运行中的问题,从而为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导。
3.提供现代化的系统支持。除了制度设计和协调、调配和监督功能以外,校级教学运行管理部门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整个教学运行管理环节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支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环节的顺畅和科学运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而教务处所提供的系统支持,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面:信息系统应该能囊括从学籍、课程、考试等教学运行管理的各个基础方面,功能全面且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2)权限分级:信息系统可以做到精密的权限分级,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教学资源进行统一配置,根据业务分工和单位类别进行不同的操作权限设置;(3)数据记录:由于教学运行基础数据繁多且直接面向学生和老师,因此系统应该有数据的记录功能,这样能够便于问题复盘,同时海量数据的记录也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持;(4)信息反馈:作为校级管理部门,如果不能充分接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那么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其现实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信息系统应该有信息反馈功能,建立完善不同主体的诉求机制,能够使得意见反馈机制顺畅。
(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
1.日常教学活动安排。在院为实体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之下,教学运行中的基础环节——日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由院级教学管理部门承担,其包括学籍学业、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等与教师和学生最息息相关的环节。作为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具有和教师、学生直接接触的优势,因而更能体察教师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并直接协同专业系、课程组去负责教学任务的审核和专业建设。更能够从实际出发,去安排和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例如一名任课教师在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在院系直接安排的前提下,比较能够综合体察到教师的科研分配、实际生活困难等需求,从而更加合理地对教师课程时间进行安排,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日常活动的安排,院级教学单位本身也应该佐以定期的抽查或者复盘手段,从而在根本上实现院为主体的教学运行模式。
2.上传下达的“沟通桥梁”。院级教学管理部门,作为校级管理部门和师生关系之间的沟通桥梁,要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及时将校级层面的指导理念、改革政策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教师和学生,确保各类教学改革、政策举措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达到师生中去,形成渗透效应;而另一方面,院级教学管理部门也能够以更贴近的角度去充分听取教师、学生关于教学活动的各类意见和建议,综合、反馈并协同校级单位进行调整、改革,去积极引导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制度指定和改革中来,促进整个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顺畅、平稳进行。这样一来,校级管理部门与教师、学生之间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通过院级的教学管理单位的有效连接,形成了完整的沟通回路,信息传递顺畅、有序、快速。
3.有效反馈。院级教学运行管理部门,在新的角色定位下,因为掌握基本的教学活动安排,因此掌握了教学管理活动中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除了系统化地去整合、提供数据,院级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协同校级部门,去分析、研究这些基础数据,及时发现现有运行模式中的各类问题,以“大数据”的角度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关于校、院两级管理角色定位的进一步思考
以上对于教学运行管理环节中校、院两级的管理角色进行了重新的梳理,而总体来看,其核心在于校级管理部门更着重于制度设计、宏观调控和服务支持上,而院级管理部门其工作重心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管理和协调、反馈,此角色定位是落实院为实体,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此项角色的重新梳理,对于教学管理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从根本上落实了管理重心下移,突出权责明晰,校级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充分利用既有优势,发挥其在管理理念中的长板,为新时期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开创新的局面提供基础;第二,在新的角色定位上,除了教学运行的日常活动环节,也提到了校级和院级管理部门在对于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上,这些基础数据的利用,是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未来教学运行改革的基础支撑,最终有利于形成合作、共赢的有力局面。
本文所提的角色重新梳理,并不是对于当前教学运行模式的整体摧毁和重新构建,更多的是对于当前工作模式的更为科学、合理化的再分工。从管理学原理来看,采用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层次,大大提高了管理和运行的效率。校级教学管理部门起着导向性、调配性和服务型的职能,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起着实践性、协调性和反馈性的作用。二者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全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稳定、有序、高效地运行。角色的梳理是改革实现的第一步,如何真正能够形成科学、有效的两级管理模式,并推行于高等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值得更多地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蔺兵兵,郭秀颖,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8,(1):73.
[2]胡海涛.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中的冲突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2):45-47.
[3]陈悦,孙文元.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转变中的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7):37-40.
[4]张建,余斌.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院系二级教学运行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