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精灵,舌尖美味
2016-05-30陈润怡
陈润怡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家乡溧阳的“三黑”——乌米饭、扎肝、雁来蕈也声名远扬。其中最吸引我这个超级小吃货的,当然要数雁来蕈啦!这是一种产自溧阳山中的野生菌,光是这充满诗意的名字,就令人向往。
金风送爽,大雁南飞。一场秋雨过后,山间空气清新怡人,最值得期待的美食,正在这里萌发。你瞧,松树下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雁来蕈小精灵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撑起了一把把褐色的迷你伞。大的足有碗口那么大,平整的褐色伞盖上,那一圈圈花纹酷似松树的年轮,菌褶呈橘黄色,它们头顶松针,轻灵地在风中舞蹈;小的只有小指尖儿那么大,圆圆的菌盖向内卷着,温润而调皮地朝你微笑。采摘时可得分外小心,娇嫩的雁来蕈很容易被碰伤,那时菌盖伤口处就会呈现触目惊心的绿色。也只有十来天时间吧,这些鲜美的精灵会突然隐身不见,只等到第二年大雁南飞才能觅到它们的踪影,这使它们变得更为珍贵。
清洗雁来蕈可是件技术活。先要剪掉菌柄上的泥土、根须,再把它们放在淡盐水里稍微浸泡,然后用软刷轻轻地刷去泥沙草屑,反复清洗数遍,捞出来晾干就可以下锅了。锅里多放些油,待油七八成热了,先放入嫩姜片,翻炒至颜色有些透明,再倒入雁来蕈,继续翻炒。见蕈瘪下去了,汁水透出了,放糖、酱油,继续翻炒。再用中小火熬上半个小时,酱油渗进去了,鲜美多汁的雁来蕈酱也就热腾腾地出锅了。
那乌黑油亮的雁来蕈带着浓郁的香味袭来,让我的口水情不自禁溢满口腔。夹起一个饱蘸黏稠汤汁的雁来蕈,迫不及待送入口中,那柔嫩爽滑的口感令人着迷,那山野间特有的醇浓鲜香唤醒了口腔里所有的细胞,每一个味蕾都在张大嘴巴,尽情地吸收这至鲜美味……
除了熬成鲜美的酱,雁来蕈还有很多种做法:凉拌,鲜香爽口;炖豆腐,风味更佳;炖汤时加入几朵雁来蕈,特别提鲜入味,把秋天的韵味渲染得分外浓郁。
雁来蕈不仅是佐餐的佳肴,更是延年益寿的健康食品。据有关专家介绍,雁来蕈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并含有多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秋季食用雁来蕈可以增强抵抗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健胃补脾,真不愧是“厨中之珍”啊!
宋代杨万里在诗中曾这样形容雁来蕈:“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可见雁来蕈这道美味由来已久。尽管它其貌不扬,却被历代美食家奉为珍馐。又是一年雁来时,你是否想跟我一起,与这舌尖美味来一次约会?
写作亮点:本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构思。小作者先从《舌尖上的中国》出发,引出舌尖美味雁来蕈,后又按顺序写起它诗意的名字、它的生长环境、采摘方法及食用营养,最后用杨万里的一首小诗来作结,可谓酣畅淋漓,堪称佳作!
你还可以这样写:写此类作文,要注意文章结构,不要只局限于: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多么好吃这样的老套路,而要写出你笔下食物的独特之处,这样才能彰显新意,吸引读者眼球。要做到独特首先要在选题上下功夫,家常便饭人人都见,自然很难写出新意,因此家乡特产可以入选;其次在写此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烘托和比对,这样更能彰显所写东西的独特性;最后要有发散性思维,不要单纯就食物说食物,可以写一写所写食物的来源、传说之类,这样文章便更具可读性。快来练练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