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2016-05-30庄海霞
庄海霞
摘要: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的途径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结果的绩效激励挂钩;做好单位经济活动分析;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单位财政综合预算。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总结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途径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对很多实际困难,必须积极应对,找出解决问题,剔除弊病的路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总结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
(一)事业单位领导不够重视会计工作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中更为重视单位发展的服务效益,对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往往本着“按照计划拨款进行投资建设”,对于可收费的项目则是认为有一定的额度限制,因此对于整个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相对的会计工作自然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都表示自己在单位内的地位较低,领导不够重视,甚至会计人员还要从事一些打字员、文秘等工作,这样一岗多职多责的现象导致很多会计人员没有进行财务学习与进修的机会。领导不重视,自然也就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产生不了足够的热情,没有上进心,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 对如何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不积极进行思考, 认为这些都是单位领导和其他同事的事, 与自己无关, 自己只认做账。 这样形成单位各种财务信息数据对单位领导失去影响, 使领导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激励机制
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能够影响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工作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会计核算行为,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会出现漏洞,形成安全隐患,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如果管理到位,激励模式相应建立起来,会计工作人员就会考虑到自己的不严格管理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年度绩效,这种事件就不会发生了。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形成了激励机制,但是激励方式大多具有短期性倾向,带有较重的“即时性”和“一次性”,长期激励效果差。例如:事业单位只是针对某次财务行为进行激励,没有长期的激励机制,年终奖金等模式在企业内部广泛形成,而在事业单位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激励模式。
(三)会计工作没有实质性效应
会计工作是要确保对财务支出收入等进行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形成一定的数据统计链条,保证能够对事业单位的领导有财务辅助作用,促使领导能够在相应的季度内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缺乏这种财务指导统计的能力,究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管理和待遇上一直参考国家公务员的标准进行的,没有更为及时地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机制,从而降低了在经济管理上的效率。
(四)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有漏洞
事业单位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很多政府拨款的专项资金必须有更为统筹化的管理与使用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不能做到资金使用及时等问题频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有漏洞。如:专项资金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标准,导致某些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时随意扩大其使用范围,比如利用重复购置办公用品,报销正常工作开支,造成资金浪费。收款不用合法收据,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滥用职权便利的案例屡见不鲜。
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领导高度重视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党委领导要严格按照“统一领导、按级负责、分工管理”的原则管理会计工作行为,确保在摸清经费家底的同时,以资产价值管理为切入点,盘活利用存量资产,并建立资产管理档案,统一管理。要做到这一点,事业单位领导要做到:第一,积极进行政治素养学习,充分认识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议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困境。第二,严格制定会计管理制度,确保会计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有关会计业务的法律法规,负责预算内外一切帐目及固定资产总帐的帐务处理,行使会计职责职权,严格从事会计业务、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 总之,相对于普通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更应发挥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履岗能力,适应国家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
(二)会计核算结果的绩效激励挂钩
会计核算的结果必须与绩效激励机制挂钩,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建立起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置,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考核结果中的主观误差。第二,将事业单位各个科室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的整体核算工作证号起来,使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奖金分配适当挂钩, 同时考虑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综合指标; 另外在重大基建项目、大中型仪器采购、新项目的开展、新项目的定价过程中严格应用成本核算分析论证机制, 真正发挥成本核算工作在决策中的指导作用, 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概率。其三,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而参照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做好单位经济活动分析
经济活动分析理论来源于企业经济管理,将其运用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之中就是要借助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结果,对单位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单位取得的民生服务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以不断寻求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完善会计报告制度。每个季度的会计报告工作必须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务应明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经费自给率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评价指标,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准确计算经费自给率。第二,在会计报告制度下会计工作人员要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第三,在会计报告制度下会计工作人员要学会详细分析经费开支情况,节余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找出经费开支主要热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领导决策参考。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管理会计的职务,让其专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与回报,做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分析。
(四)专项资金管理精细化
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杜绝漏洞可以尝试专项资金管理的精细化设置。第一,要推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付款审批制度。要求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填写付款审批单,(计划内费用经相关岗位审核,计划内10万元以上或计划外费用经财务部长或财务总监审核)。第二,细化支出记录。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支出记录细化管理。第三,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对于会计人员针对专项资金的核实工作要给予评价,纳入整体工作绩效之中。例如:项目资金支出依据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超标准开支;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规范财务制度等都是绩效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的途径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结果的绩效激励挂钩;做好单位经济活动分析;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单位财政综合预算。
参考文献:
[1]关淑华.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现状及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16(06).
[2]张小莲.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存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6(30).
[3]罗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9).
[4]路爱玲.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6).
(作者单位: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