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微信群,两代之间更亲密

2016-05-30苏瑾

新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周信群群里

苏瑾

说到微信群,大伙儿都不陌生,不少子女在外打拼的家庭也会建个微信群,方便交流。然而,群好建,建好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爸妈抱怨子女收到信息总是“已读不回”,儿女也对爸妈乱发信息感到烦恼……

只不过是加入微信群,没想到麻烦这么多。两代之间,到底该怎么用微信群,才不会越用微信越生气?

家庭微信群里代沟大

“叮咚!”手机提示音响起,小张不用看就知道,老爸老妈又传微信群过来了。

退休后,老妈这两年迷上微信群,动不动就把老同事群、家族群里收到的信息转给离家赴北京工作的小张。一开始是提醒她诈骗集团的新手法,接着是劝世文、养生秘方、励志故事连发,最近则疯传搭配莲花或风景图片的格言及心灵小语,最下方还一定会加上一句“认同请转发”……

收到这些信息,小张索性已读不回,怎料老妈还会发微信追问:“你看了没?怎么不回我?”让他心中烦躁,但又怕回话口气不好,老妈看了会觉得很受伤。

杭州小伙小周是个典型的80后,在一家私企上班。平时加班加点都成了习惯,一年也回不了几趟老家。于是他建了个微信小群,把爸妈都拉了进来,3个人用手机聊得也挺惬意。不过,小周父亲兄弟姐妹多,大伙看微信群用着方便,便纷纷要求加入小周的群。这下好了,原本3人的群一晚上就多了10多个成员,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消停过。

“以前爸妈有事找我就群里说一声,可现在大家都在群里发养生保健的文章,还有心灵鸡汤,你要不一个个看过去,长辈们还不高兴。”小周说,尽管他的父母微信用得比较顺手,有事也会单独联系,但他还是觉得“小群”变“大群”给他带来了烦恼。

春节假期,小周和朋友约好出去远足,一群小伙伴才刚出发,小周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都是我爸打来的,叫我抢红包。”小周颇为无奈地说,其实他最初在群里教长辈们抢红包的方法时,只是为了给大家找乐子,没想到日后只要有谁攒了些零钱,就会在群里发小额红包。家长又生怕自家小辈吃亏,纷纷打电话叫孩子来抢。“其实数额都不大,能抢到两三角已经很不错了。平时倒是无所谓,可有时候我和别人谈事情,爸爸也会电话叫我抢红包,一直打到我抢到为止。”

除此之外,群里的“逼婚”也是小周的噩梦。“长辈会突然冒出一句‘你怎么还没交女朋友,然后大家就跟着问,真的挺难堪。”小周说,过了年他就30岁了,长辈们想他早点定下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婚姻大事他想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希望别人太多过问。

线上是现象,线下才是本质

不像80后、90后的年轻人早已熟悉各种网络通讯软件,很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是从微信才开始接触移动通讯,他们发现用微信可以免费跟外地的子女、亲朋好友联系,非常方便,很快就用上瘾。

然而,子女和父母加入同一个微信群却不见得合拍,像小张、小周这样被长辈信息疲劳轰炸而烦恼的子女并不少,见到子女总是不回信息而焦虑生气的父母也很多。看似方便的微信群,究竟是拉近两代之间的距离,还是把彼此越推越远?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也称“面子”)。为了在观众心中建立起这种“面子”,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角色,竭力表演。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介个人内容的公开性,家庭微信群中的大多数沟通发生在熟人之间,因此用户在其中建立的形象将更直接地影响现实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的高融合度使得人们格外重视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

线上是现象,线下才是本质,微信群中的矛盾很可能是平时生活中就存在的矛盾。年轻人用微信群聊天多为“短平快”,一两句话就解决问题,但长辈习惯打一长串话,子女等很久都没看到回复,往往就失去耐心,懒得再聊。而像“打脸”、“吃土”这一类的流行语,对长辈来说较陌生,许多“梗”也看不懂,想询问又怕被子女嫌弃。其实这些代沟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如今只是转移到微信群中。

试着换位思考,多用“软抱怨”

如果两代之间用微信群联系反而造成摩擦时,应该试着换位思考。父母不妨想想子女是不是因为忙碌或对话题不感兴趣才没响应,少讲大道理,用微信群聊天别太拘泥形式,避免用质问的口气“你在干吗”或“为什么不回复”,子女也应体谅父母刚接触新科技较不熟悉,叮咛都是出于关心,尽量用和缓语气回复,还是要有基本的尊重与礼貌,才能减少冲突。

如果能聪明地使用微信群这个沟通平台,能让家人朋友的关系更融洽。在微信群里聊天,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文字又简短,各自解读之下容易产生误会。比起口语沟通,微信群信息在发送前有机会再仔细想一下,避免讲错话或口气太冲。

你可以使用“软抱怨”方式和儿女沟通,用疑问句征询子女意见,而非用命令句告知,例如“我想……你觉得怎么样呢?”或“等你有空再回我”、“让我知道你的想法”等。避免追问,如“你到底在干吗”、“你看了没”,这些都会让子女觉得被监督、被指责。

在用微信群聊天时,不妨试着多用“表情包”辅助。很多人情感较内敛,不习惯对家人表达爱或感谢,这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可以用温馨的贴图表达。

小辈如果觉得微信群中一些行为干扰到了自己的生活,不妨以开玩笑的方式和长辈提一提,比如发红包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点的时间段,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多数人都会愿意参加。当父母要求实时回复,或传来不感兴趣的分享时。年轻人可以跟爸妈说明自己不一定回复,有急事不妨直接打电话谈。也可以跟长辈讲清楚“我没回复并不代表我不重视你”、“等我有空再来看”等,试着摸索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沟通模式。至于“逼婚”等现象,依旧可以在见面时坦诚地表述自己的看法,争取长辈们的理解。应避免假装没看到、回话过于不礼貌,或是直说“我讨厌看这些东西”、“我又不像你退休了才那么闲”,过度激烈的言词会让双方一言不和、不欢而散。

长辈与晚辈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都不相同,双方难免有产生矛盾的时候。家人间除了交办事项、叮咛提醒生活小事外,若想沟通观念、表达意见,最好还是当面讨论。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小周信群群里
捡贝壳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一滴水
报账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制胜“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