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的“夫妻档”
2016-05-30徐殿魁金仲林
徐殿魁 金仲林
太平盛世,金婚、银婚在老年夫妻当中虽已没什么值得夸耀,但是像我们夫妻二人,从十六七岁就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考古事业奔波了60年,从相知到相爱,从结婚到生子,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如今白发如雪,子孙绕膝,似乎可以单独给点个“赞”。
1958年,我们俩被调整到了一个考古队——考古所山西队。在青春萌动的4年当中,情感有了归宿。50多年的婚姻有起伏、有困苦、有喜悦、有悲情,像一首乐章的几个章节。
初恋当然是最甜蜜的阶段。那时我们21岁,在一个考古队,吃一锅饭,用一井水,每天生活既充实又有活力。那个火热的年代我们都是在比学习、比工作、比成绩、比贡献,在你追我赶的事业中,我俩互相感知了对方,认同了对方,内心敬佩着对方。没有耳鬓厮磨,更多的是心领神会。记得在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庙外,在寂静的月色中拉拉手,散散步,一起看个电影。爱情的甜蜜更加促进我俩的工作和学习的劲头,经过三四年的热恋终于在1961年12月16日在北京结婚。
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心无杂念一心扑在考古工作上,没想到在“文革”,我俩也未能幸免,人生跌入低谷。高强度的窑场劳动和屈辱的岁月没有击败我俩,在困境中夫妻相扶相携,藏起一块玉米面饼,寻找没人时机偷偷塞给对方,相互鼓励相互打气,实在挺不过去的时候,也曾抱头掉过泪。
十年浩劫结束,我们都已步入中年,也成为考古队的骨干,但生活中老的老、小的小,经济上常入不敷出。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一家老小蜗居在地震棚里。而我的工地正在举办山西考古培训班,一百多号人吃住、教学都在工地上,我身为考古队副队长,只能咬着牙赶往山西。换煤气、买粮、上学、看病、修车全是妻子一人承担。她白天还要加班加点在实验室、编辑部中承担和男同志一样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搁。爱人的奉献就是对我工作的支持,在事业上我俩也是比翼齐飞,双双取得了佳绩。
退休后,我俩没有把自己封闭在沙发床头,常看书看报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为我们社科老人搭建了那么多的养老休闲平台,我们老两口年轻时就喜欢文体活动,乒乓球、棋牌室、合唱团、诗社、书画社、舞蹈队,太极拳,我俩一个都不落下,统统报名参加,我还担任了10年的老年体协负责人,老伴在老教授合唱团任低声部部长,各种活动愉悦着身心,又结交了一大批新朋友。每次活动回来,两人都兴奋得讨论半天,看着老伴喜悦的神态,我暗暗感慨,几十年的风雨坎坷没有打垮我们,反而让我们像青松一样越加坚挺,我们的感情生活就像醇厚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幸福满足的晚年生活让我们都忘记了年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