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 松溪三招解“三难”
2016-05-30黄琳斌邵承通叶明
黄琳斌 邵承通 叶明
艺术教育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下艺术教育依然是不少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因师资短缺、设施落后、资金困难等原因,这方面问题尤其突出。
2013年底,地处闽北的松溪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之一。两年多来,该县积极开展“经济欠发达山区小县艺术教育百千万工程”(组建百个以上艺术社团、提升千名以上教师艺术教育水平、培养万名以上学生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对经济欠发达山区县开展艺术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
近日,记者走访了松溪县3所学校,了解该县如何破解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有限、家长不够重视问题,让艺术教育在山区学校结出硕果。
师资力量不足怎么办?
培训有才艺的非艺术专业教师,发动民间文化达人参与
开展教育活动,师资是第一位的因素。据松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杨恭宝介绍,全县现有中小学在校生约1.58万人,但音乐和美术专业教师加起来不到60人。
艺术专业师资总量明显不足,怎么办?教师队伍中有不少多才多艺者,光是县书法家协会就有多名教师会员,这是个可充分挖掘的宝藏。松溪组织有一定艺术特长的非艺术专业教师,组建了版画社、演讲社、合唱团、民乐团、书法社、舞蹈社等多个教师艺术社团,并聘请校外的专家进行培训。两年来,已有近600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培训,他们成为指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重要力量。
渭田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杨崇土老师,毕业于南平师范学校,会拉二胡、吹笛子、演奏葫芦丝,业余时间常借此自得其乐。他去年接受培训后,在学校带了一个葫芦丝学生社团,有50多名孩子参加,现在他们已经可以演奏几首完整的曲目了。孩子们大大方方地为记者合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有模有样,优美动听。
杨恭宝介绍,松溪是中国版画艺术之乡,另外,花桥乡的木偶戏、马窝山歌,郑墩镇的越剧,渭田镇的傩舞,茶平乡的茶艺表演等,都是当地的特色文化,拥有一大批民间文化达人,他们都是松溪立足地方文化资源,促进艺术教育与地方艺术特色有机结合的宝贵资源。教育部门、学校经常聘请当地的专业艺术团体、民间艺人来辅导学校艺术教育。
县版画院经常应各校邀请,派出骨干版画作者到校辅导授课,今年初以来已先后应邀授课10场次,培训学生800多人次。“每次授课,看到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坚信松溪版画艺术必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县版画院院长蔡丽深有感触地说。
教育经费有限怎么办?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培养艺术兴趣,又普及环保意识
这两年,松溪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近400万元添置各校艺术教育设备,建设完善农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但总体来说,经费缺乏的情况仍比较突出,怎么办?
记者来到渭田中心小学的绘画活动室,郑丽萍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画画。教室四面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有用瓜子壳拼成的公鸡图,栩栩如生;有用树枝、树叶、树皮拼接加工成的树林画,生气勃勃;有用浸水捣烂后的旧报纸纸浆,拼染成小姑娘的形态,天真烂漫。一块大画板上的“海底世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这是孩子们用蛋糕包装盒的圆纸板,剪成10多条鱼,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再将小鱼贴在画着海洋的木板上,童趣盎然。
渭田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曹木介绍,山区的学校,各方面的条件不如城里,很多设备、器材买不起,但是,只要因地制宜,多动脑筋,也能把艺术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像纸浆画、树叶画,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没花多少钱,只要有老师指导,孩子们照样可以制作出很漂亮的作品来。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像报纸、树枝等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节约意识。再如,孩子们学乐器,不一定都要学习钢琴、小提琴、古筝这种“大家伙”。对山区没有经济条件的孩子来说,笛子、口琴、葫芦丝这样的小乐器,简单易学,携带方便,价格不高,同样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美感和兴趣。
家长不够重视怎么办?
积极把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出来,引导家长们转变观念
杨恭宝指出,在农村地区,有不少家长对艺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学校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和举办各种艺术展示活动等方式,让社会各界了解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了解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松溪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一场校园艺术展示活动正在进行。几百名孩子在老师的指挥下,用古筝、琵琶、二胡、葫芦丝等民族乐器合奏《荷塘月色》,优美动听的曲子让现场的许多家长听得入神。
该校校长程建华介绍,学校制定了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手好汉字、一项好才艺、一个好兴趣和一笔好文章。学校将孩子们创作的各种艺术作品挂在校园各处,并且定期更换。他说,有一个星期天,他看到一些家长要进学校,被保安拦住了。他上前一问,原来是家长们听孩子说自己的作品被挂出来了,很激动,想进来看看。程建华就陪同他们进校参观,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了画作喜上眉梢,还拿出手机拍照。
渭田中学一位负责人介绍,山区孩子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其实也很高,比如学校办了个手工制作社团,全校200多名学生,有八九十人报名参加。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了解艺术教育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该校九(1)班班主任杨美英老师说,班上有一名男生原来好动,学习缺乏耐性,参加学校书法班后,定力增加了,学习比过去有耐心了。这名男生的父亲很惊奇,特意跑到学校跟老师交流,感谢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还有一名女生原来胆子很小,参加学校演讲社团后,大家都说她自信多了。
记者手记
催化全面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农村群众对加强孩子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音美体”是可有可无的“副科”的观念还普遍存在,这是制约山区县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另外,搞好艺术教育,还能及时发现和培养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正因为如此,国家很重视艺术教育,教育部2014年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又出台关于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三个办法”。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最有力的主体,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不搞形式主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对家长来说,也需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能只靠“语数英”这类的“主科”,还得靠艺术教育的熏陶,积极支持孩子接受艺术教育;同时,淡化功利色彩,着眼长远,尽量不要把艺术教育与考级考证、成名成家挂起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