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伽师县:“小作坊”变身“合作社”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6-05-30帕蒂曼陈晨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周鹏阿依制衣

帕蒂曼 陈晨

发挥村民技术专长,加大扶持力度让从前的技术小作坊发展成为集约化的合作社,从而带动更多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今年1月以来的短短两个月间,伽师县夏普吐勒镇解决就业人数就达到200人。

3月20日,伽师县夏普吐勒镇巴依托喀依村依孜巴萨尔地毯专业合作社里,妇女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织地毯,今年30岁的织工阿依帕夏·努尔双手一刻也不离织架上的地毯,左手穿着毛线右手的削刀顺势划过,不一会儿,一层毛线就织好了。

“阿依帕夏是我们这里手艺最好的织工,干活麻利又仔细,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的工资。”合作社负责人阿依努尔·玉素甫告诉记者。

喀依村依孜巴萨尔地毯专业合作社是由阿依努尔和母亲创办起来的。阿依努尔的母亲出生在和田,自小和家人学得一手专业的地毯编制技术,嫁到伽师县之后,一直在家以家庭作坊经营地毯生意。

“母亲一直靠织地毯增加家庭收入,供我们几个孩子上学,我从喀什卫校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就开始和母亲学习织地毯技术,直到镇领导来到我们家。”阿依努尔说,去年,夏普吐勒镇党委书记周鹏慕名前来参观了她家的织地毯家庭作坊,鼓励她开合作社,把织地毯手艺传授给更多村民,不仅做大自己的事业,也可以带动贫困村民家庭一起致富。

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今年1月1日,阿依努尔和母亲一起开起这家地毯专业合作社,吸收了32个村民一起加入进来,地毯支架也从以前的3台发展到现在的25台,为村里的近60名村民解决了就业岗位。最近,阿依努尔得知,镇里正在为合作社筹谋更大的发展,要为合作社申请50万元的“短平快”项目资金,到时候,阿依努尔和母亲就能上马艾德莱斯绸的加工项目,让更多村民更快致富。

周鹏带着记者来到该镇巴依艾日克村的桃花农民制衣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是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如仙姑·如克力,合作社的制衣车间是村委会已经废弃的文化活动室,制衣女工们身着整齐的蓝色工装,脚踏电动缝纫机,正在赶制5000套各种民族衣物。

如仙姑告诉记者:“为了打开销路,我们在成立合作社之初就开始发动这些制衣女工的丈夫或者家人,在乡镇或者县城各个巴扎去摆摊设点,销售合作社生产的衣服,效果不错,一个月销售了近40套衣服和60个枕套,不仅带动一批村民投身创业,又繁荣了当地的巴扎经济。”

走进央艾日克村的阿扎热古丽传统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两台大型机绣机器正在布艺上面一点点绣着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都是合作社负责人阿扎热古丽·吐尔逊自己设计的。今年29岁的阿扎热古丽说什么也想不到,自己去年4月在乡镇的一次技能培训会上和周鹏提起自己会机绣的一句闲聊,竟然受到镇上的高度重视,不到一年,镇里便扶持她开起了这家合作社,免费给她解决了车间的场地问题,现在,她带领村里50多位姐妹已经可以生产出7种以上的特色手工艺产品,为员工发放每月1000到2000元的工资。阿扎热古丽告诉记者,听说镇上还在努力为合作社申请项目资金,帮助自己扩大生产规模,她的发展信心也是足足的。

周鹏告诉记者,虽然是村级的合作社,但从管理上镇里对他们实行的是统一着装、准时上下班等严格的管理,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到现代化工厂的管理模式,过去的“小作坊”变身“合作社”,村民也变身产业工人,使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近几个月,夏普吐勒镇将再建两家地毯合作社,一家地毯抛光厂,一间木器加工厂和石膏加工厂,到时候,还会为当地解决更多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周鹏阿依制衣
Jiao Ayi| 《娇阿依》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对涡轮增压器进行高效加工的应用
越西笔记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
特写|周鹏进山
阿依朵朵
愤怒的“兔子”
制衣者依稀
汤鹏作品